与自然共进晚餐

时间:2022-08-13 03:23:06

与自然共进晚餐

摘 要:油画作为产生于西方的画种,模仿说是其理论基础,重视写生时油画学习一贯坚持的宗旨,但是油画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教学中一度出现过轻视写生的倾向,本文旨在强调油画写生的重要性。

关键词:油画;写生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34-01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这漫漫的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家面对油画这一西方文化所衍生出的画种也经历过一些艰难的选择,努力的学习和勇敢的创新,在当代涌现出形形的油画风格和语言,林林总总的绘画理论和流派,仿佛一夜间,油画已是我们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了。然而一如经济飞速发展所必然产生一定的经济泡沫,当代油画的发展也是泥沙俱下,良莠并存。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什么才是油画的本质,以及我们为什么而画油画。

其实就本质而言,油画是非常单纯的,就是通过画笔,把画家心里对事物对生活最真实的感受,想法涂抹在画布上,让观众能够通过画面看到画家眼中的场景,心中的世界。当然,真正的画家也是为此而作画的。所以说好的油画作品是真实生活的映射,是要拿来与人对话和交流的,而非束之高阁,一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说到这里就得说说油画重新回到写生这个目前颇多争议而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绘画以关起门来画创作为大统画面庞大,精致,恢宏,有些作品看似气吞万里实则冰冷无趣。人们渐渐发现,其实,我们不需要过多,过度的视觉刺激,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丝及时的心理关怀或是感情共鸣。就像盛夏酷暑里一弯清泉。那么,绘画再次回到初衷,再次回到与观众平等的交流上来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就这样,写生回来了。

写生,就是描写生活,或是对新鲜事物的观察和描绘,写生是画家与现实最直接的对话,对象的一举一动,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会出现在画家的眼中,所以,写生作品在绘画的全部过程中都充满了画家对这些变化产生的思考和应对,而贯穿写生作品的主线就是不确定性,换句话说,画家在写生中都无法完全想象画面结束时的样子,这不是正合艺术的真谛吗?有一种说法认为以照片作为蓝本素材的创作与写生无异,都是对景物的描绘和表达,当然这二者看似大同,但在本质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照片是固定不变的,对照照片创作纵然在画面中融入画家经验性的理解和变化使画面产生比照片更有深度,更有思想的提升那总没有写生来的直接,真实,纯粹吧。五代的腾昌几乎是最早给写生下的定义,他说“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道出了写生与摹写的最大区别,以自然为师,以画家眼前的世界为师。世界的变化无穷无尽,那么以他为师的徒弟自然能够超脱自我的束缚洞悉对象的本质了。当然写生尊重自然但是要说写生完全照搬自然那又是不对的,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反应是不尽相同的,画家也是一样,不同的画家对待所画对象的理解和表述是可以有很大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为什么?因为有情。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些场景,坐在模特面前的画家,是如何看待模特的,模特给他留下了什么样的心理印象,是激情还是平淡,是惊艳于模特的美貌,还是沉迷于凄惶的背影,一切都是新鲜而又短暂的一瞬,唯有写生将之凝为永恒。有句话叫触景生情,只有身处景境之中感受阳光炙烤下刺眼的色彩、风雪中澈冷的色调,捕捉流水击石永无常形的一瞬,哪怕是暗香流过鼻尖那一丝淡淡的喜悦,这些就是写生。

写生作品对画家能力的要求是极高的,一般来讲,一幅好的写生作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首先对画面景物的选择、取舍和安排,就如我们对家居的布置一样,恰到好处的布局能起到赏心悦目,突出意境的效果。其次是对现实自我的再认识,用自身感受引导自己,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反反复复人云亦云。再次画面的组织、控制能力,物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要求画家建立起一些关系,无论色彩或是形体将他们整合起来使之共同为画面服务。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光线、色彩就如画家的心态感受一样是变化极快的,没有时间容你坐下来慢慢思量,唯有以较高的技法水平,很强的概括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捕捉。当然,这也是好的写生作品看上去更加生动感人的重要原因。

同样,优秀的画家也是非常看重写生的,通过写生来锤炼自己的绘画能力,突破对现实和画面的固有认识,实现图示化创作无法企及的艺术家与描绘对象沟通、对话,交流的能力。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身价”不菲的大画家提着笨重的油画箱流连于山水间,模特旁。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迷恋的倒不单纯是景,是如恋爱般怦然心动又无法全然预知但依然渴望获取的力量。

当然优秀的写生作品屡屡被高价收藏也就不足为奇了,著名英国伟大画家卢恩西・弗洛伊德的人物写生作品曾拍出三千多万美元的高价,印象派画家们的写生作品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更是世界收藏家争相竞夺的瑰宝,这一切足以说明写生作品是贴近绘画本源的,是画家最精湛技艺的体现,是哪怕画家本人都无法再复制的时空的凝固。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个观念满天飞,盲目追求画面个性,所谓 “话语权”的今天,就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画家执着的坚守和开拓着最单纯最可敬的艺术本质,真善美,关注写生,描绘生活,描绘你我熟知而又不同的世界。

上一篇:卢塞恩的慢诗意 下一篇:二胎松绑与“生育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