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时间:2022-08-13 02:17:28

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新课程改革理念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创新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很多专家和学者通过研究和调查发现了学生思维的锻炼,想象力的引导,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快速发展的好方法,而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关注和引导则是帮助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有力保障,简要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环境的好坏和学生的思维起伏情况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环境中思维非常活跃,掌握知识的能力和速度都有显著的提高,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而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思维是混乱的,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比较僵化,创造能力等全面低落,学习效率普遍较低,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创造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很重要,这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大力鼓励学生发展思维,从多个角度努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探究问题,在课堂模式方面进行民主改进,激发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然后再用丰富且有趣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用情境来打造学生实践创新的平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历史长河中、多故事的环境中成长为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从教学观念、创新兴趣、创新教学这几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成效。

一、创新观念的树立

高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全面性、独创性有了很大提升,容易引导,但是高中历史教师因为长期以来的旧思想观念和传统课堂的影响不容易转变教学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保持创新的思想意识,这样才能把握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创新点。而且只有教师的创新观念树立起来才能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课堂模式。而在历史创新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太关注表面化的创新,比如,一些不太起眼的小制作和小发明;还有学生在课堂上胡乱的,没有根据地对一个问题发表一些古怪搞笑的看法,这些都是流于表面形式的假创新。学生根据历史教学内容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有根据、有策略地提出见解或独特的看法,这才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真创新。

二、明确创新主体

历史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需要考虑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把握以学生为创新主体的中心思想,明确教师的引导、辅助角色,创造学生喜欢的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创新实践主体地位。在历史实践课堂上,通过引导和督促等形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这个过程中的思维和行为表现能体现非常多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用鼓励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变得更活跃。

三、课堂结构改变创新

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极力维护和发挥教师的作用,过多地限制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学生普遍反映自己不喜欢当课堂的听众,厌学、走神等现象也就变得很常见,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组织课堂结构的时候就应该创新性地把学生作为主角建设课堂环境,教师转变态度,平等、宽容、友善地容纳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多鼓励性地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在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中锻炼和发展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课堂结构设计和学生的特色结合起来,展现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向交流的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随时互换角色有意识地合作设计活动等课堂结构的创新,体现了集体合作的创造性思维。

四、打破思维定势

历史教学中应该保持学生自由,从多个角度让学生去尝试,发散性思维才能打破思维定势,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教师从独特的角度组织教学。然后教师通过激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提出的疑问进行探究讨论,总结规律或者方法,实现创新性解决问题。这其中尤其注意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敢于进行论证钻研,培养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意识。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在教学中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转变。另外,综合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也需要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才能找到更多的突破角度,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环境好坏和学生的兴趣高低是紧密联系的,想要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有所创新,就应该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把问题简单化处理,学会交流合作,提出对知识学问的不同见解,学会求同存异,从集体的探讨中发现独到的一面,逐渐提高思维的发散性,同时注意保持思维的活跃,防止走神等分散思维的行为,克服思维定势,这样才能使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万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信息化建设,2015(12).

[2]史春静.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