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感,生成魅力

时间:2022-08-13 01:33:54

创设情感,生成魅力

摘 要: 课程标准提出要以三维目标来培养学生,即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素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目标,语文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课堂教学提供最佳情感背景,创设情感交流最浓烈氛围。只有教师借助教材,把握情感调拨的最佳尺度,才能使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之美,才能使教师个人魅力加以闪现,从而更有效地完成三维目标任务。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情感创设 魅力生成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由此可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

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有丰富的情感,能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学生入情;善于借助脸部表情、手势等无声的语言感染学生,运用语调、节奏等以情传情,以情传神,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目前就学校教育而论,教学形式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在教学中,把个人的魅力运用于教学过程,积极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进而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一、为课堂教学提供最佳的情感背景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积极情感背景原则,有助于克服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的因素,促使学生勤奋学习的内在动机活跃起来。“一个富有情感魅力的教师能做到:未入教室,已进角色;尚未开口,满面春风;平视学生,双目含情;开口数语,学生心齐,这样便已很好稳定了他们的情绪。教师的这一举一动,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感从事学习和进行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先有。”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自己的激情,并运用巧妙的教学艺术,恰到好处地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与作者同喜同悲,进而迸发出激情的火花”。

课堂教学的情感起动首先是教师要有饱满的情绪,讲课时精力充沛,情绪激昂,态度祥和,这样学生就会受到熏染,产生愉悦激奋的情绪,思维积极,乐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反之,教师上课萎靡不振,或是疾言厉色,或是冷若冰霜,都会使学生郁闷恐慌,思维迟滞,降低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更应特别注意表情和语言的适度,尽量每一节课都能用高亢激越的感情、妙趣横生的语言,把课上得生动而又耐人寻味。“文章不是无情物”,名家名作之所以千古传诵,是因为作家的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要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披文以入情”,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打动学生的心灵,“悲的地方,讲得学生黯然伤神;乐的地方,让学生忍俊不禁;美的地方,令学生心驰神往;丑的地方,使学生深恶痛绝”。

如在教学《孔乙己》时,课前,我把已教课文《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事例提出来供大家探讨:作为读书人的范进,在穷困潦倒、历经千辛万苦,在饱受百般嘈讽,在家徒四壁,母亲妻子忍饥挨饿,在50多岁后才中举了,值吗?学生比较兴奋,各抒己见。有认为值的,因为最终跳出了寒门;有认为不值的,他耗费了最宝贵的青春。我不予总结,接着说:还有一个人也是清朝末年的读书人,他生平不详,无妻儿老小,终生贫困潦倒,未考取功名,最后又被人打折了腿,在冷风苦雨中悲惨地消逝,这个人是谁?这一课前的导入语很好地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情境。

又如在教学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时,我先用一段动情的语言诉说:“我们呼唤热爱生命,这生命应包括每一片绿叶、每一声鸟鸣、每一条波纹、每一朵白云。就这一点而言,我们都应该成为诗人,为新生儿的呱呱坠地、生离死别的缠绵、劫后余生的狂喜而动情落泪……”从而唤起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沉积在心理深处的生命体验意识,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学习《生命,生命》,学生学习就能很深情地投入。师生就是这样在彼此情感的水融中一起自然地体味学习文章的语言,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教师、学生、课文的和谐统一。

“由此可见,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还要言之有情。语调有抑扬顿挫,语气有轻重缓急,情感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轻快活泼,似演讲、似谈心、似斥责,使课堂语言如出我心,如出我口,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到知识,激发想像,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为课堂教学创设情感交流的氛围

人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工具。《诗经・小雅・伐木》中云:“嘤其鸣矣,求其声友。”鸟儿在嘤嘤地鸣叫,是寻求朋友的声音。而教师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则是寻求语学生心灵、情感的共鸣点,张扬自己的情感魅力,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创造出和谐的情感氛围。

我们在语文教学上常见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上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联系也得当,学生也能听懂,但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因就在于这些教师太注重理性分析和知识灌输,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应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立体流程,只有这样,知识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维活动才能找到其载体、充分展现其生机活力”,才能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协调和共鸣,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学生难以体会成年人那种朴实平淡的感情;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本是感人至深之处,学生却也不易受到感染。有位教师便适时启发引导:亲恩似海,父爱如山,这背影也本平凡、普通,作者如此细细刻画,只因为这是悠悠父爱最好的见证。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对爱你疼你的亲人,你最难以忘怀他们的是什么?学生很快打开记忆的大门,有位成绩差的调皮男生站了起来说:“我最忘不了是婆婆的那双手,她的手满是老茧和疤痕,我很小的时候就没了妈妈,是婆婆一勺一勺地把我喂养大,我那时候还小,不懂事,不想吃饭的时候就用牙齿去咬婆婆的手,咬得鲜血直流,她却舍不得打我……”他声音哽咽,眼里闪动着泪花,大家也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讲述了一个至真至美的故事。此时,平时曾被忽略遗忘的亲情陡然间清晰起来,学生纷纷说起了妈妈的白发,爸爸的皱纹……学生再次回味课文,觉得所写一切其实并不遥远,反而愈发亲切。这不正体现了创设情感交流氛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独特魅力吗?

课堂情感交流的载体主要是教学时的语言,那么富有情感魅力的教学语言在师生的双向交流中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映现教师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载、内容和要求恰当地选择自己的教学用语,尽量以生动、新颖、优美的词汇来组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准确,这是对教学内容的有力陪衬,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有力武器。“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干瘪无味,像老和尚念经,只会把篇篇情感丰富的好文章交得七零八落。学生再也不把教师奉为神明,一见语文课就哀声叹气,一会儿就‘魂’飞‘魄’散,完全失去兴趣”。

三、善于在课堂上调拨情感的尺度

语文教材大多是情文并茂的佳作,其中蕴含着喜、怒、哀、乐等情感因素。教师除了用纯正圆润的发音、抑扬顿挫的语调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外,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面部表情的发挥。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关于我的经验》中写道:“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做教师的绝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能作为教师。”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面部表情的作用,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语文课堂教学的这个过程,是应该充满激情的,朗读时抑扬顿挫,分析问题时的绘声绘色,评价学生时的脸部表情、手势、目光等都要把握好。在教学实践中,如遇到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基本正确时,就和颜悦色地肯定、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兴趣;学生答错或答不上来,绝不讽刺挖苦,也不面露不快之色,而是寻找出错原因,基于善意的提示。唯其如此,方可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在具体阅读教学中,教师则要摒弃个人情绪,因教学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相应调整好面部表情。如读陆游的《示儿》,应带黯然伤悲;诵杜甫的《闻官平收河南河北》,则可欣喜若狂;而教学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则可在凄婉的背景音乐下,以悲伤的表情与沉痛的有声言语相结合,把学生带入课文背景,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富有打动人的情感魅力,还可以给自己的谈吐增添一些幽默剂。因为“幽默是一种美,幽默意味讲者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它使人发现严肃、美妙、善意和崇高的品质”。

学生渴望教师在教学时富有幽默感,唯其如此,学生在课堂里才能如沐春风,教师的教学方能在师生之间水融、如火如茶的情感交流中得心应手地进行。

特诺・赫伯在《幽默术》一书的开场白就讲:一个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几乎可以是一个成功的教师。而语言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具有一定的修养和教养。

课堂教学语言的情感魅力还表现在无声的语言――体态语言上。一个教师的情感信息往往还可以从体态中传递出来。如教契诃夫的《变色龙》时,教师用形象化的语言、变化的面部表情和逼真的动作把奥楚蔑洛夫的两副面孔、两种腔调模仿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奥楚蔑洛夫那种趋炎附势、专横跋扈的丑恶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中,“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及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地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至有效的体态语言能体现出教师在评价时情感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蒋渝兰,《利用激励评价性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而正是在这一点上,有些教师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情感肖像。当然,还有来自对教学语言的糟蹋,比如辱骂、讽刺学生。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对语言魅力的践踏,还不如说是对学生心灵的践踏,自然也就毫无魅力可言。这只能怪我们敝“杖”自珍,现在该是到了扔掉这有形或无形的“杖”的时候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只有教师把握好情感的方式和尺度,才能使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之美。

我们若都来美化自己的精神肖像,创设优美和谐的情感肖像,展现风姿绰约的情感魅力,那么,语文教学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湛蓊才主编.课堂教学艺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黄云生,张继定主编.语文教研.浙江师范大学,2003:36.

[3]语文教学通讯,2004.

[4]苗雨时主编.语文教学之友.廊坊师范学院,2003:20.

[5]谢建平主编.情感是语文教学之“气”.

上一篇:简论诗歌教学中的美育 下一篇:情感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