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窥

时间:2022-08-13 12:54:18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所述新理念,新理念如何演绎新课堂?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要使语文课堂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必须关注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一、课堂上要真正做到关注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我们应该注意,每一堂课都会有非常积极的参与者,也会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有的甚至不参与。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不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认真倾听、思考,还是在神游。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和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积极的活动中来。在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更应该深入到各个小组去,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安排下一步活动。教师还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探究方式,从而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为了语文课的情味,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学生的想象、联想,令学生的心神沿着作者的潜思暗构的运思路向,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产生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历其境的艺术之感,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实现读者与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塑造的人物、编织的故事、论证的事理、抒发的感情在想象中的一致或大体一致,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三、指导学生更新学法,促进学生发展

首先,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即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许多时候,语文课的趣味是从“变改”教学方法中来的。故也有人把这类能够引出“趣味”来的方法归为“趣味教学法”。然而,即使是“趣味教学法”,用久了用滥了,不加以更改,不给予“掺新”,学生也会生厌的。反之,一种古老的教学法,长期以来几乎已处于废弃状态,你偶而拿它用一两次,学生也会感到异常的新鲜。旧教学模式,常以背诵默写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厌倦,产生厌学情绪。学生要学好语文,先要养成预习习惯,在预习中提出问题,试探性地解决问题。何况,一篇新课文,很多都是学生学过的字、词、句,甚至一些生活场景学生都十分熟悉,教师再翻来覆去地分析,实无必要。其次,学生要敢于质疑。课外提问,课内讨论,学生要主动积极,不能使之留于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看法、观点及口才,使语文知识能真正发挥实质性作用,而不是为应付考试而学。最后,学生还要勤于动笔。教师还应采取一些辅教学手段,如教学《月光曲》时播放贝多芬的曲子,学生听后便可将自己的想象记录下来。这样,便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特点是想象力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教学内容的处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策略

教师要把学生从繁琐的语法、修辞和逻辑知识概念中解放出来,同时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获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重视学生对基本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其中“积累”是基础,是关键,“积累”达到了一定的数量,量变才能转为质变,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高,语文素养才能丰厚。教师应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在语言学习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学生接受的知识要真正经过教师的引导

教师不要急于把问题的答案出示给学生,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因为只有学生亲自参与问题的探究,头脑中的印象才会深刻,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中也会发现许多有个性、创造性的精彩结论。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确保让学生接受的知识是真正经过教师引导的。这样,学生得到的就不仅仅是单一的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在联系有关条件和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能够自己去查资料、去分析,去创造。只有这样,才是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六、要确保小组中的合作学习有效

在执行新课标的课堂上,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已经普遍得到运用,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这种合作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听课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课堂的讨论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不管简单的问题还是复杂的问题教师都要求学生讨论,声音越大越说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并且讨论过程中无序混乱,发言者也仅仅局限于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他学生成了旁观者。合作学习的要素是:小组成员间的相互配合、信任,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责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要注意教给学生合作讨论的方法,帮助小组建立一些基本规则,如由谁主持,如何发言,由谁记录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讨论前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然后在小组讨论时再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其他小组成员倾听,最后形成集体意见在班级交流时发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在知识的巩固这一环节上教师就不用为让学生背了一遍又一遍却记不住而烦恼了。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在学生小组学习时,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认知进程,并依此来调整教学进程。同时,教师在要求小组汇报时也应注意语言的表达,要问:哪个小组来发表一下你们的意见。以此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标构建的语文课堂,应是一个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到渲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艺术殿堂。新课堂也将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让课改和教师一起成长,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上一篇:科学设计课堂练习,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下一篇:培养学生自学素养,打造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