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语文教学情趣,使学生爱上语文

时间:2022-08-13 12:36:04

增强语文教学情趣,使学生爱上语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决定学习有效性的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绪。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情绪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教学要富有情趣。因为情趣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发现的幸福,这会成为有效教学的动力源泉。那么,如何使语文教学富有情趣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教师上课要进入角色,投入情感,引发共鸣

严济慈先生在谈及教师上课的艺术时强调指出:“上课要像演戏一样,进入角色。”教师上课时应全身心地投入课堂,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整个心灵都融入教科书,融入课堂中。通过自己的激情,引发学生感情共鸣,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比如,我在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一开始我感情饱满地投入范读中,当读到:“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时,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哽咽了,再抬头看学生时,有些孩子也悄悄抹眼泪。读完后,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母爱,我又给他们讲述了我自己平时对女儿的点点滴滴。然后,我又让学生讲述自己父母爱自己的细节,这时孩子们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有孩子讲到动情处竟出声哭泣。我想这节课的情感体验,学生会永久难忘的。

二、挖掘语文文化魅力,使学生对语文本身产生兴趣

中华民族的语文文化更是一条源远流长、亘古不息的长河,孕育了浩瀚悠远的华夏经典,涌现出诸多的文化巨匠:从两千多年前的智者孔子、孟子,到高唱盛唐之音的李白、杜甫,到现当代的文学大师鲁迅、巴金……她不但孕育着过去与现代人的精神生命,而且对人类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恒常的价值意义。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倾向,基于特定的汉语文化情境来设计我们的语文教学,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传统,走进经典,体验沉浸于传统文化的心灵愉悦,使学生对语文本身产生兴趣。

三、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春》一文时,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那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声情并茂的朗读相得益彰,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寓教于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因素,作为教师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教学现代诗歌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学了戏剧之后可让孩子们编排课本剧,学习了小说后可以组织故事会等。当然,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根据教学的内容可以是形式多样的,如学了《美猴王》,除了组织“取经故事会”,还可以组织“话说西游人物”“读《西游记》有感”“西游人物绘画展”“影视评论”等活动。

五、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想在集体中,在老师眼中得到肯定。针对这样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真诚地表扬学生。如“你的想法很特别”“你观察很仔细”“你表达非常清楚”“你懂的很多”,用这种激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善思、会问、敢辩。同时,要为每个学生创造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某方面特长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极大满足,继而喜欢学习语文。比如:课堂上可设计“课前一分钟演讲”“每日说新闻”“成语大比拼”“谜语猜猜看”“古诗背背背”等。

六、构建民主师生关系,重建课堂文化

构建民主师生关系,重建课堂文化,是促进学生爱学、乐学的精神保证。构建民主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接纳学生、重视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有安全感。课堂上,教师要做到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意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等。由于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学生心里感到安全、自由,自然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学习兴趣才会高涨。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劳动,而创造性的灵感来源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感和求知欲的学生。教师只要能走到学生中间,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情趣,那么,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语文。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一年级识字教学更扎实、有效 下一篇:中职英语生活化教学的简单性倾向:反思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