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造个性化语言的“四脉”“六法”

时间:2022-08-12 11:56:15

浅谈打造个性化语言的“四脉”“六法”

语言描写是文学作品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指的是人物的对话或独白,而个性化语言描写则是指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学识教养以及所处的环境。简单地说,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即“见其言,知其人”,这是个性化语言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成功的语言描写可以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同时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下面结合日常的教学探讨一下打造个性化语言的方法。

打造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最根本的是要 “号准脉”。脉象要“准”,必须符合以下几点:

首先要性格准

语言的个性化首先取决于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可以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性格”,准确把握性格的差异,是塑造个性化人物的前提和基础。

例①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叫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扰,永不清平!”

例②“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慢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又核无核,就吞下去了。”

――节选自《西游记》

从例①孙悟空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反对神权,敢于斗争,追求自由平等的叛逆性格。而例②则让我们看到了贪吃好吃的猪八戒的可爱形象,二者迥异的性格特点为《西游记》得以享誉中国文学史立下汗马功劳。

日常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塑造个性迥异的人物,这样可以使人物的个性鲜明,从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其次要身份准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大雪天,秀才、县官、财主在一亭下赏雪,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秀才诗兴大发:“大雪纷纷落地”,县官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财主接着说:“下它三年何妨”,这时一个农民从此经过,一听也接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秀才作诗,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县官吃国家的俸禄,时刻不忘给皇帝歌功颂德;财主家财万贯,吃穿不愁,把下雪当做乐事;只有穷人,穷困潦倒、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骂人。由此可见,身份不同,语言也必然不同。

第三要年龄、学识教养准

例①上班临出门之前,三岁的儿子嘱咐我:“妈妈,路上车多人多,过路口要小心。今天风大,带好帽子,千万别冻感冒了。秋天空气干燥,到单位一定多喝水,注意别上火,中午早点回家,一定注意安全。妈妈再见!”

例①中一个三岁的孩子说出这么多细心周到的话语,显然是脱离实际、不足为信,因为这样的语言根本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例②“长妈妈生的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阿长与》中 “我”的母亲即便是多回听到我诉苦之后,依然这样含蓄委婉地询问长妈妈,她的稳重、端庄、识大体,从语言中可见一斑。而长妈妈的“哥儿,你牢牢记住!”“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说……”一个朴实、爽快,喜欢直来直去的农村妇女形象跃然纸上。长妈妈与母亲语言上的差异,主要根源于两人的家庭教育、学识教养的差异。

第四要环境准

例句:大年初一,你出门拜年,路上遇到了老师,热情的你主动打招呼:“老师,您吃了吗?”这样的语言显然不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

号准以上“四”脉,则奠定了个性化语言的基石,即能做到“什么人说什么话”。此外为使人物的语言更精彩,更有个性,还需以下“六法”进行辅助:

其一,神态动作辅助法

刻画人物的语言如仅停留在张三“说”、李四“说”这一“裸说”层面,行文就会呆板、无生气,因此在出现人物语言的同时,配合出现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调、语气等,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①“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例②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节选自《阿长与》

例③“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例④“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节选自《羚羊木雕》

惟妙惟肖地模拟出说话时的动作(例②)、神态(例①)、语气(例③)、语调(例④)等,可以使人物的性格更突出。如选文中,一个 “极其郑重”的神态,一个 “摇了又摇” 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出身卑微的长妈妈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之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切以及对“哥儿”的关切之浓。

其二,提示语灵活迁移法

例①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例②“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例③“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我知道送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例④“我把它收起来了。”

――节选自《羚羊木雕》

“说”“问”等提示人物语言的词语,在文章中既可在语言之前(例①),也可在语言之后(例②),亦可穿插在语言之中(例③),如上下文人物对话连贯通畅,为使行文更简洁,精练,也可省略提示语(例④)。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可以使文章更活泼、更灵动。

其三,标点符号增色法

例①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节选自《最后一课》

例②“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非常满意。”

――节选自《皇帝的新装》

例①中两个破折号准确地折射出国家破碎之时,韩麦尔先生欲哭无泪、欲言又止的悲愤之情。

例②中四个感叹号,表现的是老大臣对布料的强烈赞美之情。感叹号越多,感情越强烈,对于老大臣的讽刺味道越浓厚。

感叹号、省略号、破折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的恰当运用,可以使人物语言更鲜活,更富感染力。

其四,叹词辅助法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非常满意。”

――节选自《皇帝的新装》

“哎呀”,这个叹词,在此作用不可小觑。主要有两点:(一)是表明布料的精美已经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二)是老大臣“哎呀”这一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起别人的注意,告诉身边的人,“我”已经看到布料了,我不是愚蠢的,是称职的,一个叹词更“突显”出老大臣的虚伪、狡猾。

其五,对比突出法

中举前: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

中举后:胡屠户:“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节选自《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对他的“啐”“骂”,中举之后的恭维;中举之前的“尖嘴猴腮”,中举之后的“品貌好”,“体面的相貌”;中举之前的“不三不四”,中举之后的“才学高”,虽无一言言其势利,但通过中举前后的对比,其势利之态跃然纸上。

其六,修辞点睛法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

――节选自《范进中举》

“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天鹅肉”人人想吃,“天鹅屁”却无人想要,人人想吃的你这个癞蛤蟆得不到,别人不想要的你这个癞蛤蟆照样得不到,“天鹅屁”和“天鹅肉”虽只是一字之差,却将胡屠户对范进的厌恶和嫌弃推至极致。恰到好处的运用修辞,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汉代扬雄曾说:“言,心声也。”成功的语言描写往往能够触摸到人物的灵魂,能够感知到人物细腻微妙的内心世界。打造个性化人物语言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继续探寻。

上一篇: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一篇:让“三点一线”落实到语文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