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教育:如何接轨媒介现实

时间:2022-08-12 11:46:10

新闻教育:如何接轨媒介现实

不少实务界人士认为: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做新闻上手很快,但知识面窄,发展潜力不如经济学、法学、政治学背景的学生。一些发展迅速的市场类媒体老总甚至说,这两年我们不愿意引进新闻系的毕业生,新闻系的培养方向不大能适应正在变革的媒体格局。

但近几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本科生却有多人进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新社、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等新闻单位,并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认为这批新生力量“上路快,有后劲”。不少人在各类新闻媒介中走上领导岗位,绝大多数成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其中,曾在《大河报》工作过的江华和河南电视台的顾海红还曾经获得过“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从事新闻教育多年,我始终认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应该像医学专业的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新闻教育也应根植于媒介现实,这是一片广阔的沃土。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理论素养与业务实践双翼齐飞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是符合媒介现实需求的。

一、紧跟媒介现实需求,不断完善自己的学科体系。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是年轻而又成熟的,基于社会的急切需要,郑州大学1976年开始创办新闻专业,当年招收了80多名学生,成为河南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批新闻专业学生。1982年受青海省委宣传部和河南省委宣传部委托,开始招收两年制的新闻干部培训班。二十年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也就是1983年至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1983年4月,郑州大学中文系设立了新闻专业,同年7月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84年4月,郑州大学正式成立新闻系。这时候初办新闻学科没有现成模式,时任领导紧急从报社和各级宣传部门抽调精干人手,把留校教师送出培训,并自编了十多部教材。一个刚刚组建的新闻系自编教材,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引起国内新闻实务界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这一时期,郑大新闻系大胆探索大学新闻教育的规律和路数,并制定和修订了合乎时代需要的教学计划,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第二阶段是初创特色期,即1990年至1996年。郑州大学新闻系从1990年开始招收社会主义舆论学硕士研究生,1993年又获得新闻学硕士授予权,逐步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师资队伍以及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在新闻史论和新闻业务教学以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新闻教育与媒介现实积极互动等方面,积累起比较成熟的经验,也在国内新闻实务界和教育界赢得了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这一时期,根据现实社会发展对广告营销类传媒人才的渴求,本学科又开始筹办第二专业――广告学。1992年广告学招收函授生,1995年开始招收广告本科生。

第三阶段是学科大发展期,即1997年至今,这一阶段可以用“迎着困难,锐意发展”来形容。1996年年底,郑州大学中文系、新闻系和艺术教研室合并,建立文化与传播学院。合并建院后,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失去了决策自,并且由于部分教师的退休和调离,学科的发展面临过资金短缺和师资不足的极大困难,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郑大新闻学科发展依然没有止步。1997年广告学单独建系,随着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学科从2000年开始在新闻学本科专业中增加网络新闻方向,2002年又开设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2003年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在2003年年底,我们又出版了系列教材,本科各门专业课基本上都有了郑大自己的教材。

二、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业务过硬、理论扎实的研思型传媒人才。

1.明确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市场在向前发展,媒体也在市场中不断地向前发展,媒体对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客观现实表明,从传统的新闻教育模式中走出来的学生,往往很难,或者需要相当长的调整期,才能成为新闻媒体用着得心应手的人才。这使得社会上对新闻专业学生一直有上路慢和没后劲的诘难。

我始终坚持认为: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二者的完美结合才是媒体渴望的人才。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对新闻专业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是应该和必要的,但过度注重技能培训,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会导致后劲不足、创新不够,这样的人才只是“匠”,而不是“师”或“家”。新闻传媒人才说到底是社会活动家,必须具有洞察社会的激情和能力。

因此,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注重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和素质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鼓励学生在扩展自己知识面的同时更注重培养社会调查能力,并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新闻院系培养的人才,不仅仅具有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新闻传播有深刻的理解,有扎实的人文社科知识背景,有调配管理能力,更能成为媒体的核心骨干和创新型人才。

2.根据新闻学科特性组织新闻教学。新闻传播具有综合性,新闻传媒人才是熟练掌握传播技巧的杂家,因此培养方法也要综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要进行多学科的联结,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要形成层次,构成合理科学的比例,使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重。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多次修订教学计划,力求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目前,郑大新闻传播学科除了开设几十门新闻专业课,若干门经济类、法学类、文学类课程外,还增设科技发展史,一度试开过文科高等数学。对每门课程,要求教得活而实,学得活而实。我们给本科生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课,要求学生背诵50篇,熟记100篇以上的古代诗词散文名篇。毕业后的学生实践证明,这样做对长期从事新闻采编业务来说,真是受益无穷。

在目前高校新闻伦理学教育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况下,我们一直坚持由学院的骨干教师主讲《新闻伦理学》课程,主动把德育思想教育融入平时的授课中,力争培养出政治思想坚定、社会责任感强的媒体实务工作者。

3.加强新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从我国目前新闻专业教师队伍来看,不少新闻院校充实了一大批学历较高、富有活力的年轻教师,但知识结构不理想、理论与实践脱节、用心不专等问题依然存在。专业教师缺乏媒介实践经验,仅凭多看了几本专业书,就走上新闻课堂的,还不在少数。这就直接导致了目前在各高校的新闻专业的教学中,“空对空”的问题比较突出,学生总感到老师的教学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没有自己亲身的实践。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这几年在师资力量的建设方面着眼于在提高专业水平上做文章,充分利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支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和业界保持密切联系,及时针对媒介现实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并在招聘新闻业务教师时,不唯学历和毕业院校是从,把有无媒体实务工作经验作为一个重要的筛选条件,另一方面,多方聘请新闻单位的领导、资深记者编辑做客座或兼职教授,并针对某个专题开设讲座。

三、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郑州大学新闻系在1984年就和新闻单位联合办学,如中央驻豫媒体、河南日报社、河南广播电影电视局等,还先后聘请赵浩生、戴邦、徐光春、南振中、庹震、詹国枢、童兵、刘海贵、喻国明、陈力丹等多名省外新闻界名家和新闻院校知名教授做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来郑大开讲座,使郑大师生立足中原,视野开阔,触觉四通八达。

许多媒体和企业迫于激烈的竞争,请郑大新闻系和广告系帮助策划、专题研讨和论证,这也促使新闻传播学科对现实的关注。不少教师的科研成果都能及时被业界所认可和采用。这就极大地挖掘了本系教师的科研潜力,也极大地带动该学科的实力和影响力的升值。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撰写教材20余部,500余篇,其中200余篇在新闻核心期刊上。

学院目前拥有一个藏书7万余册的图书资料信息中心,可供师生查阅的图书报刊室和电子阅览室,以及综合教学实验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摄影室等五个实验室和一个新闻传播研究所。学科已发展为拥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和新闻、传播两个硕士点的大学科。学院计有专任教师近30人,研究生导师9人,其中80%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在校全日制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近80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新闻传播学科已经成为一个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中原大地首屈一指的优势发展学科。

现在,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已被学校确立为郑州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的6个学科之一。我们正在制定未来十年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规划,力争使学科结构更趋合理,教师学历进一步提升,硬件建设更加适合教学科研的要求,并尽快申报博士点,努力实现中原地区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

(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编校:施宇

上一篇:新闻直接引语可以改动吗? 下一篇: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