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在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2 11:35:45

模块化教学在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软件教学课程是大部分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都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模块化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适应了目前软件教学课程的要求。文章通过对当前软件教学现状的分析,创造性地提出在软件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构建“三类模块”,以此来发挥软件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软件具体操作和扩展应用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软件教学 特征 现状 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38-02

一、模块化教学及其基本特征

(一)模块化教学法

模块化教学法(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 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1]。模块化教学法在教学应用中由于具有灵活性、现实性、经济性、针对性等优点,恰逢中国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这一教学模式受到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及各类学科教学教师的青睐。

(二)模块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1.适应性强,机动灵活

模块化教学具有灵活性、综合性、适应性、模块学习个性化、开放性等特点,教学者既可以根据培养对象的能力要求与知识结构来设置学习模块,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对模块内容做出修改修改,增加或删减某些模块,不断更新教学模块。

2.自我管理,高效学习

在模块化教学中,根据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可以方便制作CAJ或PDF板式的课件,在这一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可以有计划地设计教学任务,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乐观的、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模块化教学在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一)当前软件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都开设一系列的软件教学课程,比如“MS高级offices”、“ Photoshop平面制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3DS max三维动画设计”等。由于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大多数学校还在使用传统的软件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讲授+学生上机练习巩固;另一种是演示讲解+学生同步操作练习。第一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软件运用的整体思路和技巧,但是对于学生的软件具体操作和扩展应用能力的培养来说,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第二种教学方式虽然学生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困难,但从而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性。

(二)模块化教学在软件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创建模块

《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我国高等院校专科、本科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软件教学目标旨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大纲》的相关要求,将模块化教学引入到计算机软件教学中,创建教学模块是第一步。鉴于以往教学模式的不足,为发挥软件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软件具体操作和扩展应用能力的作用[3],模块的创建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模块,即学前模块、内容学习模块、成果展示模块。

2.教学模块的设置与内容

笔者设计的教学模块分三个阶段学习,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围绕上面创建的三个模块展开。学前模块的主要任务包括:(1)介绍所学软件的功能和应用场合;(2)讲解与软件有关的概念和理论;学前模块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容学习模块是教师教学的主体部分,主要任务包括:(1)对选修计算机课程的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2)依靠丰富的学习资源系统的辅助,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完成阶段性作业。成果展示模块是软件教学的总结性部分,学生在完成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作品创作,电子作品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

三、模块化教学在软件教学中的意义

(一)模块化教学在软件教学过程中具有针对性

模块化教学能使软件教学更具有针对性,通过模块化的教学可以保证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更符合或接近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模块可以灵活地修改、增加或删除

模块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对教学模块进行灵活的修改和更新,既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又可以教学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与共享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多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和学习,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内部成员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模块化教学法在软件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实施模块化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利于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实现真正长期有效还有赖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模块的磨合以及评价制度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王艳婕,赵现方,王振河.模块化教学在食用菌栽培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102.

[2]李丹.模块化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11):16.

[3]王汉平,赵鲁平.模块化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和实践的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2):108.

上一篇:高校计算机实践课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成效... 下一篇:联系临床是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