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直观 画龙点睛

时间:2022-08-12 09:13:49

形象直观 画龙点睛

在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板书可谓细微末节,但板书的作用却不能小觑。板书并不是随随便便在黑板上涂写,而是应该像一瓶浓缩液,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炼”艺术。它应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能展示文章的思路,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借用它,学生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快速地分析文章的结构。同时,优秀的板书设计应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对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板书设计作用如此之大,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演示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如下:

好的教学板书力求直观、生动、形象,能容易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应富有层次性,力求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的板书上可采用图示法。板书图示教学法就是利用形象的图形直观地体现教学内容,它融文字、符号、线条、图形于一体,方便、明晰而又实用。

板书图示教学法用概括的文字、简约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这种“浓缩”,往往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内容,把最重要的语言信息传输给学生。为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抓住课文的关键信息,精心设计出板书图示方案。如果教材的内容中含有重要的物象,不妨可以在设计时利用物的外在形态 做考虑。但要注意,不能纯粹为构图而求新颖,而是应该紧扣文章的主题来构思。比如在教李白的《蜀道难》时,紧紧抓住蜀道的特点来构思。这首诗歌主要是感叹蜀道的高峻、艰险,整个内容围绕“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展开。板书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一座山的图形来展示。如:

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图形的设计上需要处理好细节。线条的虚实,文字的颜色,图形的排列,这都是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比如在选修课《外国小说欣赏》中《牲畜林》的板书设计。《牲畜林》是一篇反战小说,在设计上可以考虑以“枪”的外形来串连全文。《牲畜林》主要写朱阿同一群牲畜和德国兵的斗争,但全文我们看不到战争的硝烟,所以在连接“枪”的外形上应该用虚线。在板书上以朱阿遇见动物的先后顺序来形成“枪”的外形,枪头对准德国兵,枪柄是朱阿。动物的排列形成台阶状,“母牛”在最下面,野猫在最上面。在连接“母牛”“猪”“羊”“火鸡”“兔子”“母鸡”“野猫”时要用虚线。“德国兵”选用红色的字体,在“德国兵”的下面用红色画几个圆圈表示血滴。这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战争的胜利最终属于正义者。如图:

只有关注细节,才能让板书显得突出而醒目,有利于学生的感知。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数据表明,人脑接收的外界信息,90%以上来自眼睛,看一遍比听一遍的信息接受量要多1.66倍。由此可见,图形的板书设计正是符合这个认知原理的。有了表象,人们就能再现过去的事物和当前的事物,从而进行比较和联系。

在板书设计上,不能拘泥于单一的形式,有时需将文字与图形结合起来。当然,这绝不能单纯追求新颖的形式,而是教师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求得的结果。教师应从文章的主题入手,巧妙的板书还有利于文章内容的拓展延伸,有利于主题的深化。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文章通过北平秋的特点,体现他对北平的热爱,同时也体现出一股忧愁。他悲自然,这是自然的秋;他悲自己,这是人生的秋;将此上升为一种高度,这是社会之秋。秋中隐着愁,愁中透着秋。板书设计为:

在“秋”的下面写上三个词“自然”“社会”“人生”,将它们并列起来,同时圈起来,再加上符号,使它们形成“心”的形状,这样“秋”和“心”就构成了“愁”,既展示出文章的主旨,又展示出作者的情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既了解文章的思路,亦明白了作者的情感,更为关键的是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图示表象,进行形象记忆,往往记得更牢、更准确。“语文的内在本质是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普遍重视了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思维培育。”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板书是使思维视觉化的一种手段。再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紧紧抓住“逼”主题关键词进行板书。

通过板书让学生认识到当时社会的罪恶,人民走投无路,不得不反。另外在图形的组合上力求完美和谐,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教师在深度钻研教材、努力把握教材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再创造,这就体现在图示板书上。板书图示都力求文字美、结构美、布局美、线条美、色彩美,使之与教材的核心内容完美统一。因此,好的板书图示,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设计出优美的有审美意义的图示方案,教学中就会寓教于乐,寓智于美,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临汾市第五中学)

上一篇:活动教学模式在高语选修课中的应用 下一篇:语文课堂探究性问题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