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化教育为例浅析教育公平

时间:2022-08-12 08:18:57

以制度化教育为例浅析教育公平

摘 要 本文首先尝试着分析了教育公平的概念,把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观作了比较,并且对比了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的概念,指出了其中的区别与联系。然后从制度化教育的内涵、教育公平的定义出发分析制度化教育中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并尝试着给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制度化教育 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Take Institutionalized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Education Fair

ZHAO Jingy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 Firstly,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equity, compared with education fair and fair view, and contrasted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equity and 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 pointing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Then from meaning of institutionalized education, definition of education fair way to analyze educational inequity in institutionalized education, and try to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Key words educational fair; institutionalized education; learning society; lifelong education

1 教育公平的概念

谈到教育公平的概念之前,我们首先要把教育公平的概念与教育公平观区分开来,教育公平的概念是关于“教育公平是什么”,教育公平观是关于“什么样的教育是公平的”,两者是有区别的。教育公平观其实就是关于怎样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才合理的看法。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原则。教育公平总是与教育平等、平均、均衡相联系的,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教育平等是个体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历史追求,不论其民族、性别、社会背景、家庭出身和个人条件,每个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机会相等,对每个社会成员提供相同量与质的教育,教育结果相等,人人有机会获得同样的社会地位、职业和收入,但是这是一种理想,教育公平则是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适当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人获得与自己相适应的教育,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使其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2 制度化教育的内涵及与教育公平的关系

2.1 制度化教育的内涵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是一种具有正式化、规范化、等级化、集权化乃至科层化倾向的教育。制度化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要形式,采用班级集体教学。

2.2 制度化教育中的不公平

制度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其积极意义,也有其消极意义,一方面它推动了教育的普及,扭转了古代只有统治阶级和贵族才能受教育的局面,使更多的人接受到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制度化教育的划一性、标准化,使教育无视个人的存在,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人只是“一类”的化身或抽象,集体教育中,教师不是面向具体的学生,而是“一类”抽象的学生,这种教育极其不利于学生个体化的发展。此外,制度化教育的连续性实际上只保证部分人受教育的连续性,却妨碍更多人受教育的连续性。基于以上分析,制度化教育其实也是不公平的教育。

前面说过,教育首先要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适切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人获得与自己相适应的教育,满足个体学习需要,使其个性自由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公平的教育。然而在制度化教育中,它很少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基本上统一考试成为衡量学生能力、选拔人才的尺度。分数高的同学被认定为能力高,所以有机会进入更高一层的学校,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分数低的同学则被排斥在高一层学校的大门之外,无法受到更多的教育,这种以“分数”作为分配教育资源的标准虽然比古代等级性严重的教育更加公正些,但总的来说仍然是不公平的教育。因为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个体,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因材施教,而不是以分数作为划分学生的标准。

3 如何解决制度化教育中的不公平

3.1 完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

集体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育资源,但是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古代的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主张教学要因人而异,我们应该遵从孔子的这一正确观点,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可以尝试着对集体教学做出一些合理的改变,并且探索集体教学之外的教学形式。比如在集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常采用提问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他们平等相处,老师尤其要注意班级中的弱势同学,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帮助。在探索集体教学形式之外的教学形式时,我们可以尝试着分层教学,比如按学生的特长分班、按学生的智力分班或按学习的内容分班,还可以尝试双重进度的教学,不再单纯地依照年龄进行分班。

3.2 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公平意识

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处在主导地位,教师是教学的直接执行者,教师能否具有正确的教育公平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巨大。所有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能否得到实施,关键在于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师能否以教育公平的理念为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只有当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公平理念的忠实实践者时,教育公平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要为教师定期组织关于教育公平理念的培训。现在,这类的培训少之又少,对教师教育公平理念培训的缺失,导致许多教师不能践行教育公平理念,对自己的学生不能平等对待,以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划分学生的标准,对成绩高的同学特别重视和喜欢,上课总是找他们回答问题,但是对于成绩差得学生,多数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很少关心他们。教师这种对学生情感的不公正,导致很多学生渐渐地对学习没有了热情,渐渐地有了自卑心理,这对学生个性的形成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对教师补修教育公平课,要让教师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之间都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通过学生需要、能力、兴趣的相结合,给他们平等的机会,在情感上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主体地位的有尊严的人。

3.3 以终身化教育为方向改造制度化教育

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教育要贯穿整个人的一生,教育不仅仅为学校教育,每个人都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但是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包含很多内容,对象也更加广泛,价值判断更加多元化,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学历型社会逐渐演变成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使得学习形式更加多元化,使得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使得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不像以前受教育仅仅局限在学校之内。可以这样说,终身教育更好地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因为它真正满足了人们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更多想学习的人们有了享受国家的教育资源的机会,有了更多的机会使自己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朱永新,许庆豫.教育问题的哲学探索.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 冯建军.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4] 苏君阳.公正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音乐认知研究进展及其教育启示 下一篇: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