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教育规范化与制度化实践研究

时间:2022-05-10 07:46:45

高校艺术教育规范化与制度化实践研究

摘要:构建新型的艺术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确立艺术教育科学模式,就是要以现代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质量观为指导,实行一整套管理实施体系。

关键词:艺术教育规范;实践;发展

一、在高校艺术教育的软件设置上,制定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管理的标准细则、课程效果评价、学生艺术成果评估,从而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一)确立一定目标方向。

最大限度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重点强调艺术教育实践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运用艺术教育这根引线,以审美来启发学生追求美的心灵。

(二)设定人员负责管理网络。

即校长牵头分管、管理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指导教师具体实施,最终落实到学生,达到以学生为活动主体这一完整系统,完成全面普及、重点提高、发扬特色这样一个四级平台、三个层面的组织管理实施体系。

(三)完备监督管理指导。

学校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教研教学指导,定期召开负责人和专职教师会议,研究探讨艺教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案。切实要求教师坚持经验总结。

(四)设立评价标准制度。

实现科学、系统、可操作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可分为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两个方面进行,以促进艺术教育的良性运转。

实现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的投入是不容忽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校具有相当数量和水平的师资力量,配齐配足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保持高质量的关键。我校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是通过组织、调整、挖潜、引导等方法配制齐备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第二是聘请社会艺术界有造诣的人来校辅导教师提高。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教育知识和艺术教育能力,逐步形成一支合格稳定的富有奉献精神的艺术教育教师队伍。

学校投入较大的资金完善必备的艺术教育活动所需的成套设施:排演厅、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电子琴室、钢琴室、多媒体教室、管乐排练室和舞蹈房、体操房、演播大厅、录音房。开发和利用各种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学校还添置钢琴、电声乐器、电子琴等乐器,自制演出服。购置画板、石膏像、静物、蜡果、写生台、拷贝箱、聚光灯、摄影室、摄影摄像器材。我们制定校内打基础,校外求发展的方案。校内打基础就是利用课堂基础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上好音乐、美术课和舞蹈课。打好在艺术基本技能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校外求发展就是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拓课外学艺渠道。我校先后组织学生参观市级美术展览,去山区写生,组织有专长的学生参与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已成为重要的艺术教学模式。

二、艺术教育质量既体现在教育的最终结果上即学生的质量上,又表现在完整的教育活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只有这些因素各自有质量并且相互配置合理有效,才能保证学校艺术教育的总体质量。

(一)把握两个原则,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普及艺教和提高艺教相结合的原则:艺术教育也是一项国民的素质教育,必须向全体学生实施,不能只让少数人享有教育。同时也要承认差异,注重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加强对艺术尖子的培养,在普及基础上抓提高,反过头来再以尖子学生带动和影响大家,以提高促普及。

广泛性原则:广泛性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让学生广泛参加艺教活动,二是每个学生参加艺教活动面的广泛。由于艺术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所以要求学校所设置的课内外艺教活动都要符合全体学生参与的要求

(二)创建适应学校质量标准的艺术教育模式,狠抓三个环节。

德育与艺教活动相结合。把握在学生艺术教育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落实行为规范、增强才干、培养特长、形成规模、创建特色”的指导原则,创设有利于培养掌握各种技能的社会有用人才的各类艺教活动,以有趣的活动吸引人,以丰富的活动教育人,以多彩的活动培养人,把适合高校学生特点的各种艺教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的载体。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艺术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课内提高质量的同时,要把课外作为课内的拓宽和延伸,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我校在上好音乐课的基础上又要求琴法过关,要求每人掌握一样乐器,收到很好成效。学校的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器乐训练,脚踏风琴、电子琴、钢琴教学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另外在舞蹈课上制定回课制度,要求学生自编舞蹈段子,学生的舞蹈参与率达到了100%,为我校形成舞蹈特色艺术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群体与个体相结合。群体造就个体,个体反过来又影响群体,为了营造广泛普及的艺术氛围,我校首先保证常规艺体课的进程,如音乐、美术、舞蹈、体操四个项目,然后辅以以班级授课为主的特长班教学,学生参与率95%。不仅如此,还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安排每天的午餐和晚饭前进行文化播音,每年安排有各班元旦联欢,还有全体学生参与的大型“会、节”传统活动以及个人画展和毕业美术作品展。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合唱、舞蹈、民乐等提高型艺教活动兴趣团队,经过老师们指导,学生们艺术素养水平提高较快,合唱队、民乐队和舞蹈队的节目分别获多项省级、国家级奖项。

三、用适合新形势的全新教育活动观进行艺术教育活动的改革与创新。遵循一个重要准则,就是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一切领域。应该充分考虑对教育活动的创造性设计,考虑能否最充分地调动学生投入的积极性,能否使艺术教育发展的功能得到全面发挥。

(一)搞好现有学校活动课程进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常规艺术教育活动课。如晨检、升旗仪式、课间操,团日活动,各种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及每天的“午间广播”。所谓“午间广播”就是利用中午半小时时间,通过校广播向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音乐欣赏、音乐、戏剧、歌曲教唱等,营造积极向上的艺术娱乐氛围,让学生接受高品位的艺术熏陶。

综合性艺术教育活动课。每学期举办文艺演出活动,同时还结合重大的节庆和纪念日、各种社会活动等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如:周末班级艺术联欢,师生书画大展、科普活动、演讲大赛、卡拉OK大赛、舞蹈专场等各类艺术活动。

以系、年级和班级三级管理为模式活动课程,以推动普及型、提高型和特色型三种层次要求的活动课程,分级管理,层层把关,运作有序。分层要求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发展特长,从而提高了我系活动课的质量,为把我校办成舞蹈艺术特色为主的艺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二)充分发挥艺术特色,完善学生艺术团体。

我校在多年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中认识到:要提高全体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要采用多元化的指导形式和辅导方式,规范现有的艺术团体,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的艺术氛围,以小团体带动全局,实现普遍提高,达到互补合作的作用。

学校的艺术团队在各级演出比赛中屡屡获奖,校舞蹈队连年在市电视台春节文艺演出中表演,体操队大型团体操表演为市全运会开幕式作贡献。

(三)抓紧重点,找准突破口,形成团体操、器乐、合唱和舞蹈四项特色项目。

近年来在总结以往艺术教育经验的成果基础上,在如何开创“课内打基础、课外搞拓宽、潜能大开发、特色上台阶”的艺教新局面上找到新的切入点,“开展学校的舞蹈教学和训练,以点带面和年级与班级良性竞赛机制”。着重抓了以下六项工作:1.制定舞蹈教学发展规划;2.从舞蹈课程和组织方式着手,使之成为序列化、分年级递进的体系;3.筹措了购买舞蹈服装和道具的资金;4.确立了舞蹈训练班、校结合的操作方案;5.鼓励和支持教师进修;6.落实寒暑假舞蹈训练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大力开展舞蹈教学,使学校舞蹈特色项目优势逐渐明显。

(四)以艺术教育的影响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通过实践证明,单纯通过课堂教育是难以完成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任务的,必须帮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去寻找目标,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积极创建展示自我、激励自我的大舞台。毕业汇演,展示了他们的艺术才华。社区演出是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新天地,我们利用课余和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三训练,即舞蹈、合唱、民乐的训练;开展五活动,即迎新演出、元旦汇演、毕业汇演、社区演出、应邀表演。形成了课余和寒暑假活动体系。学生利用艺术活动走向社会,既赢得了机遇,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又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艺技,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通过此项活动,培养了个人对集体的热爱,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才能的充分发挥。就业是最终目标,有的学生早在才艺表演时就被用人单位选中。据调查,凡是在毕业后担任单位骨干的同学,都与在校期间参加文艺团队、社会活动密切相关。

我校在多年的艺术教育实践的探索中,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校特点的艺教经验,形成了完善的高校艺教体系。为培养新形势下合格的艺术人才、造就高素质的社会建设者,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一篇:“恣心放笔”批古文 下一篇:从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看莫扎特的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