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教育中的美术教育目的探微

时间:2022-08-26 03:05:04

制度化教育中的美术教育目的探微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制度化、规范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美术作为教育教学结构的重要学科,受到教育制度化的影响,美术教育目标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将从制度化教育概念入手,分析和研究美术教育制度化的重要意义,最后从“应然”与“实然”两个角度深入探讨美术教育目的。

关键词:制度化教育;美术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268-02

美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美术教育在我国教学领域中起步较晚,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且更多的是偏重美术教学经验、技法等方面,忽视了对美术教育目的的研究,特别是在制度化教育趋势下,探索美术教育目的能够为美术教学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和指导。

一、制度化教育概念

所谓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按照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其从初级教学渗透至大学,此外,还包括全日制专业技术院校等[1]。

人类教育历史经过了非形式化、形式化及制度化三个阶段。制度化教育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自出现以来推动我国教育实体由简单向复杂、由游离向系统发展。

二、美术教育制度化重要意义

美术教育制度的建立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其制定及推广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进美术教育系统化发展。最初美术制度的形成,覆盖启蒙至大学全阶段,为各类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了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实现各个环节的良好衔接。且在制度中明确规定了教学内容、方法等,为学生学习逐渐深入提供了制度依据。最为关键的是,受到西方美术理念的影响,美育教育已经在美术教育中充分体现出来,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对学生需求的关注,以此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趋势。

第二,优化美术教育模式。美术教育制度化发展对传统美术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型教学发展形势下,美术教育将学校作为主要载体,并采取班级形式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知识、美术绘画技巧等内容的传授,而且将提高学生实用技能作为关键,最终为社会发展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2]。

第三,改变了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育制度化的发展,不但改变了教育模式,亦改变了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理念由重视基础知识转变为兼顾知识与技能两方面。可见,美术教育制度化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明确美术教育目的成为当前美术教育改革的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三、基于制度化教育,美术教育目的的研究

制度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制度化教育势必会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美术教育目的也会更加偏向于国家宏观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讲,这将与美术艺术本质相互冲突、矛盾,但是美术教育却无法脱离社会单独进行。正因如此,对于美术教育目的的研究,将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应该达到的教育目的;另一种是实际发展的教育目的。我们称为“应然”与“实然”。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种教育目的的博弈

对于“应然”与“实然”来看,所谓应然,是指人们理想中达到的教育目的;而实然,是指实际存在的教育目的、如家长让孩子学习美术,更多的是为了让孩子了解和欣赏美术艺术,培养其高雅的生活情趣,逐渐将艺术纳入到生活当中,对孩子的人格精神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将孩子培养成为君子[3]。而受到制度的影响,在美术教育中不乏存在社会责任的影响,至于上述谈到的目的主要归咎于学生。基于此,两种目的产生了矛盾,二者在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博弈,此消彼长。

近年来,教育领域大力提倡“创新教育”。但就本质上来看,是社会对教育目的的一种误解。多数学者已经表明,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而创新能力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并非教育的真正目的。对于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同样受到该问题的困扰,并促使教育呈现两极分化。一是过度关注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始终没有理解美术学习的真谛,更无法真正感悟到美术艺术的魅力;二是形式上的创新,但是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真正被挖掘。究其根本,主要是教育目的理论不够完善所致。因此在教育制度化发展情况下,要想真正促进美术教育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大对教育目的的研究,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导。

(二)实际美术教学目的的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西方文化逐渐走进我国教育体系,并形成了将西方美术作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及体制。虽然体制中更多的是提倡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但是,受到美术教育体制的影响,这种美术教育仍然会偏离最初的目标。总的来说,西方美术在总教学内容占比远远高于我国传统美术,加之我国美术教学起步较晚,无论是教学手段、还是学制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4]。例如我们在招收中国画学生的时候,考察的是其国画基础;且在传统美术课堂上,教师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导致学生的书法基础、国画基础等不够理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沦落为个体附庸风雅的一种手段,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无法讨论其延续和发展。对此我们应该思考在教育制度化趋势下,美术教育目的是否已经脱离了该门学科设立的初衷。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转型阶段,对此教育大方向是培养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贡献的接班人。在此基础上,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健全人格和生活技能。所以在美术学习中,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艺术技能,就理论层面来看,当前美术教育目的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制度化影响下,其需要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必须要以事实为根据,将难以达到理想目的。

(三)实际美术教学目的中缺少人文性

受到人们观念变化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多的是希望日后能够让其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趋于实际化。而针对孩子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等方面,家长并未给予过多关注,这将直接影响美术教育目的,促使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美术在整个教学结构中的地位居于次要地位,而语文、数学等学科居于主导地位[5]。

就宏观角度而言,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确定抽象的教育价值并不会得到过多的关注。但是,基于人性的教育,才正是教育的灵魂之所在,古今中外此类案例比比皆是。如孔子、苏格拉底等。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目的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而将社会作为根本的教育是随着国家发展而产生的,这并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在确定美术教育目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教育制度化影响下,关注教育人文性迫在眉睫。

(四)美术教育的应然目的

艺术是人类精神碰撞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具体表现形式。美术教育目的应该是促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后,其认知及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并逐渐形成健全、良好的人格,在此过程中主动发挥自身创造力,最终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而非那种片面的、单一的知识,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学习的本质意义。尤其是在当代文化氛围中,更应该重视对学生文化批判能力的培养,促使其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准确判断人类精神、情感等问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美术教育目的。不仅如此,还应加强对我国传统美术艺术的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精粹,培养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传统美术艺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今社会,艺术品已经成为一件特殊的商品,且全球艺术品市场日渐开放,对于美术教育也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在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着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将美术知识、技法等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这些之后,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逐渐构建美术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修养,逐渐朝着美术鉴赏领域发展[6]。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正如贡布里希所言“现实中根本就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面对制度化教育发展趋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重新审视美术教育,突破政治、经济等外界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积极渗透美育教育,将学生培养学生为对社会、对人生都拥有深厚情感的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7]。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让每个孩子成为艺术家,而是促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无论是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能够借助内心中的美术艺术涵养,对生活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刘娟娟.20世纪初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制度确立的可能性及意义[J].艺术探索,2014(05):66-70+5.

〔2〕武海燕.终身教育“制度化”辨析[J].教育探索,2011(08):17-18.

〔3〕程广文.人的发展与制度化教育[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14-118.

〔4〕周光礼,黄容霞.教学改革如何制度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在中国的兴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5):47-56.

〔5〕赵敬妍.以制度化教育为例浅析教育公平[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4):7+10.

〔6〕陈桂蓉.关于传统美德教育制度化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05):18-22.

〔7〕李学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动态及其反思[J].徐州工程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99-103.

上一篇:大陆心理疾患现状调查 下一篇:面向机器人导航的汉语路径自然语言组块分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