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储备功能检测中吲哚菁绿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时间:2022-08-12 06:47:29

肝储备功能检测中吲哚菁绿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肝储备功能检测吲哚菁绿不良反应预防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540例于我科行肝储备功能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检测中不良反应及外渗的预防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结果:本组病例有3例患者在检测后出现不良反应,经积极处理后症状消失。

结论:吲哚菁绿在肝储备功能检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0.56%。检测前过敏史的详细询问、用药细节注意、检测中的观察和不良反应的积极处理是顺利完成检测的一个关键。

关键词:吲哚菁绿 肝储备功能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82-02

吲哚菁绿(ICG)作为肝储备功能检测用的药物,是一种无毒深蓝素,药物经静脉注射入人体后被肝细胞选择性摄取并以游离形式分泌到胆汁,经胆道入肠随粪便排出体外,不经肾脏排泄,不参与肠肝循环。

本文中肝储备功能检测应用日本光电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进行,检测方法[1]:协助病人取卧位,打开DDG分析仪和计算机,妥善连接鼻探头并固定选择BV/K模式输入病人资料(血红蛋白、ICG量、身高、体重)。选择粗而直的静脉,穿刺成功后,将稀释成5mg/ml的ICG 10秒内快速注入。鼻探头持续监测血中ICG浓度。检测顺利完成后拔除针头,鼻探头用75%乙醇消毒。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7月的肝胆疾病就诊患者540例,所有对象均应用日本光电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行肝储备功能检测。对象中男433例,女107例;年龄为11~88岁,平均年龄53.04±12.93岁。其中原发性肝癌320例,肝血管瘤32例,门脉高压伴肝硬化60例,肝胆管结石27例,胆管癌33例,其它肝病68例。

2 不良反应的预防及观察

2.1 需用药物附带的无菌注射用水5mL将ICG充分稀释,尽可能现配现用,如需保存,应选择约-4℃避光处且不超过4h,用药需注意防止药物溶解不均匀可能引起的检测偏差及不良反应。

2.2 掌握药物适应症。检测前详细询问既往史及过敏史,有本药物过敏史及碘过敏史的患者禁忌行肝储备功能检测;对过敏性体质者应慎重使用或者在医生指导及做好急救措施下严密观察使用;ICG对孕妇及儿童无用药经验,而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低下,均应慎用;哺乳期妇女需要检测时应停止哺乳。

2.3 心理护理。介绍检测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DDG分析仪通过探头接触皮肤感应,检测过程探头与皮肤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检测是否成功和结果的准确性,要求患者身心放松,平静呼吸,无特殊情况下患者应尽量不活动、不说话。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能及早的干预处理,操作者需指导患者在检测中如发生瘙痒,举穿刺对侧手示意;其它不适及时告知操作者,以便积极观察与对症治疗。

2.4 不良反应的观察。ICG含有碘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室内必须备抗休克急救药及器材。注射药物过程中监测仪器血氧饱和度和脉搏情况,一旦发现休克反应立即终止注射,迅速采取急救措施。检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口麻、呼吸促、胸闷、眼结膜充血、水肿等症状。如患者举手示意时,及时观察皮疹部位、大小及数目;告知有其它不适时,应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及症状,汇报医生,根据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立即停止检测,予急救措施或按医嘱予抗过敏药物。检测结束后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嘱其平卧休息10min,并观察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

3 结果

吲哚菁绿用于肝储备功能检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约0.5-2%[2-4]。有报道[2]应用ICG中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未作处理,10-30min能缓解。本组1例患者于检测结束后出现视物模糊,全身多处痒感,经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后症状逐渐消失;皮疹1例,注射药物周围皮肤出现单个或多个皮疹,瘙痒不适,汇报医生后予观察处理,约30min内自行消退。打嗝1例,汇报医生后予观察约20min后症状消失。

4 讨论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合成的三羰花青系红外感光染料,分子量774196,分子式C43H47N2O6S2Na,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清蛋白(α1脂蛋白、白蛋白等)结合,选择性地被肝细胞摄取,以游离形式随胆汁排泄至肠[5]。临床上通常将ICG血浆清除率(K)、ICG15min滞留率(R15)用于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价。虽然ICG在用于肝储备功能检测的不良反应报道中发生率低,本文中ICG在检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6%与其他报道一致,但其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仍需重视,检测前后做好相关的预防及出现不良反应后的积极处理,能保证检测的顺利完成及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达到安全用药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李军,廖春燕,何松青,等.两种肝储备功能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1,25(10B):2674-2675

[2] 孙淑芳,刘卫红,董风姣.205例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的护理经验[J].河南医药信息,(1)

[3] 王雪丽,徐敏芬,陈红,等.吲哚菁绿在肝储备功能检测中致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海峡药学,(5)

[4] 黄羽频,文朝阳.肝储备功能分析仪的应用与护理[J].护理杂志,2007,24(3):58-59

[5] 杨亚英,张霁.吲哚菁绿潴留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与护理操作[J].重庆医学,2002,31(4):316-317

上一篇:按摩新解 32期 下一篇:脑瘫患儿的物理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