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数学教学的课堂

时间:2022-08-12 06:17:37

浅谈现代数学教学的课堂

时代在发展,理念在更新,但课堂却依然是教学的核心,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时间少了,可我们的教学任务却没有减少的迹象,甚至我们要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心得谈谈我对数学课堂新的规划。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伟大的教育学家布鲁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们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教学工具等,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正数和负数》这一课是整个初中学段第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来解释负数的存在和作用,体会到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二、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

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语言、板书等表达方式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使学生的大脑兴奋,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第五章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四节《平移》,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平移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平移性质的应用。教师可从火车,飞机等实物谈到平移的过程,让学生对平移变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待学生对平移现象熟悉之后,我们在反其道而行之,方能有效的让学生应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中分为几何和代数两大块,其中的几何大块涉及的图形和实物图案比较多,对一个数学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辅助我们的教学工作。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即将结束之前,我们还可以学习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学习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几何教学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平移,轴对称,旋转,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等知识都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

四、课堂内容要精选,尤其是例题的选择

数学教学中,例题是一个必讲的环节,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还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教师还要准备部分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探究新知识。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效率。

五、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由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都不一样,教师有必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几何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之前,我们要准备日常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存在,然后才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来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接着再用多媒体手段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来验证学生得出的结论。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六、对课堂及时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再举一反三,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上台演板。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我们通常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来检验课堂效果,从作业中,我们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学生我们要及时诊断,并且安排时间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目标。

上一篇:高校对科研秘书队伍职业生涯组织管理的内容与... 下一篇:以科学的发展观念谈高校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