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对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的作用

时间:2022-08-12 05:33:02

论音乐对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98-02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这样评价。音乐既可以调节紧张、单调的生活,使人们的神经得到放松,有益于健康,又可以给人听觉以愉悦,净化人的灵魂使人的神经得到一种高度的享受。

音乐是一种具体的艺术形式。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现实生活中的精华所在。对艺术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高,自然反馈到日常的生活之中。音乐可以从心灵深出唤醒人的气质与灵感,使人对世界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感受与体会。音乐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提升了大学生人文修养。

一、音乐教育提升了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意义主要还在于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这种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且能促进人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与协调,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审美教育作为大学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和学习音乐,并激发其去主动地追求美、感受美。生活中处处存在美,而音乐可以引导他们去发现美,欣赏美。

二、音乐欣赏提高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闭上眼,听着缓缓的旋律,耳畔响起《少女的祈祷》:“许愿池旁,一位身着长裙的少女投下了手中已经握了许久的硬币。硬币慢慢落下,融入水中,一圈圈涟漪荡漾开去。看着悦动的水面,少年似有所思,双手合十,她在祈祷什么呢?从飘忽的音乐中,我们听到,她似乎在乞求妈妈能永远年轻,却更像在期待自己的终身大事能幸福如初。欢快的音乐中隐匿着一丝担心,彷徨中也掩饰不了那份急切与快乐……”这是欣赏《少女的祈祷》时,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景象。

音乐使欣赏者在头脑中塑造了完整的音乐形象,赋予音乐具体的视像和生命力。这些音乐形象不是音乐本身的,而是欣赏者凭着自己的感觉和领悟,自己“创作”出来的,是他们思维的劳动成果。

因为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悟性不尽相同,所以这种思维创作也存在差异性。但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对促进思维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音乐作为最重要的学习和训练形式,不但提高了人们的乐感,而且促进了人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情商的提高,极大的开发了大脑的功能。

三、音乐教育培养了大学生的情感品质

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动人的音乐语言,使人在情感的体验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受到教育。情感素质源于劳动和社会实践。音乐的情感教育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音乐教师以自身的人格感化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带动学生,以多样的方法教育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用音乐的特殊手段“寓教于乐”、“以乐辅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

柏拉图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这些都说明音乐引人向善,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逐步充实、不断丰富,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最终促进个性和谐而良好的发展。

四、音乐学习丰富了大学生的人文积淀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如果仅仅是靠学生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而音乐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其次,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社会生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丰富了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积淀。

五、音乐活动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活动中的合唱、群舞等,要求每个参加者既要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又要恰到好处地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其艺术创作任务要求众人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并十分默契地共同完成。因此,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与协作精神。如在合唱训练中,合唱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准确、统一、协调,每个演员都要有全局观念,从气息到发声给人一种整体的美感。如果有人提前,又有人拖后,势必造成节奏不一和音质杂乱的现象,大大损害合唱的艺术效果。可见,如何善于在集体中与人协调、沟通与合作,这都是摆在学生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协调、沟通、合作精神的培养,只有在日常排练和反复演出中才能培养形成。这些优秀品质的形成,是现代大学生必需的素质,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音乐活动不仅能让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能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发挥音乐本身的服务。大学社团、班级等集体组织的大学生慰问演出、公益演出,如“手拉手”文艺演出、“宣传环保”演出活动等,养成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也培养了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对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必须注重自己的综合素质锤炼,以适应时展的要求。而有一些素质的提升是在课堂与课本之外的,而音乐中有这部分营养和平台。大学生要利用好音乐的价值,尽最大程度的全面提升自己,以达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探索 下一篇:创意无限、感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