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

时间:2022-08-12 03:58:42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

摘 要: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组织结构也会随之变革。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影响组织结构的四方面影响因素出发,进而讨论企业信息化会使企业组织结构产生的变化。

关键词:信息化;组织结构;变革

一、概念阐述

(1)企业信息化的阐述。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组织的运营、管理、生产等各个方面的整体信息化过程,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企业组织结构的阐述。组织结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组织结构,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之间固定的排列方式,即组织内部的构成方式。广义的组织结构,除了包含狭义的组织结构内容外,还包括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类型,如专业化协作、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等。企业的组织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直线型组织结构。它的特点是组织系统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上下级关系是直线关系,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2)职能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在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指挥下属。3)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吸收了上述2种结构的优点,设置2套系统,一套是直线指挥系统,另一套是参谋系统。4)分部制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在高层管理者之下,按地区或特征设置若干分部,实行“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集中领导下的分权管理。

二、企业信息化影响组织结构的途径

企业的组织结构总体上有以上所提及的几种分类,不同的组织结构也随着一定的因素发生着变化。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知识的分布与积累;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规模。而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影响这四方面因素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1)企业信息化对知识分布与积累的影响。企业信息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知识分布的合理性与知识的积累。如果知识能够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就说明知识分布是合理的。企业内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易获取且容易整理与收集,这样就使得企业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显性知识的传递,而且也可以较为容易的对显性知识实现控制,使正确的显性知识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传递到正确的人,这样就实现了显性知识的合理分布。而隐性知识不仅难以获取、识别,传递更是具有困难性。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隐性知识传递的困难性不得不要求我们把隐性知识显性化,这样才有分享隐性知识的可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不再是难题,而且在传递上也更加及时与便捷。

在知识的积累上,主要是通过组织的学习来实现的。组织学习要求组织的全体员工能够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然后不断地进行交流与传递,使得员工学习上升到组织层面。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可以在以下两方面促进企业知识的积累。一方面,员工学习的知识是组织内外的知识,在常规条件下,员工想要获取大量信息是有困难的。但企业信息化使得员工获取组织内外知识变得不再是难题,不仅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大量信息,而且也加强了及时性;另一方面,在以前员工知识的传递只有口口相传,方式单一且效率低下。信息化使得知识的传递迅速且便捷,员工学习很快上升到组织学习,从而促进了知识的积累。

(2)企业信息化对组织环境的影响。我们主要通过“波特五力模型”来讨论企业信息化对组织环境的影响。波特五力模型主要包括潜在竞争者威胁、替代品威胁、买方讨价还价能力、卖方讨价还价能力、现有竞争者的威胁。科技的发展与生产模式的转变使得市场的进入壁垒降低,这就使得潜在竞争者威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能够迅速更新产品并增加产品的功能,使得替代产品的更新速度加强,即替代产品的威胁加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购买者能够获取产品较为全面的信息,且市场上的产品种类繁多、个性化加强,购买者在购买产品时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就使得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加强。信息化、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间获取信息。且当今社会企业竞争激烈,供应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以上因素都使得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降低。现有竞争者的威胁也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不断加强,不仅是因为信息获取较为容易,而且现在企业的竞争更加重视技术的创新,使得竞争更为激烈。

(3)企业信息化对组织战略的影响。组织战略是企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也是连接企业与环境的纽带。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制定组织战略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能够更有效地收集信息,并做出可靠分析,为企业制定组织战略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高层管理人员能够从日常琐事的决策中脱离出来,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集中处理公司战略方面的事宜,使得企业的组织战略制定能够更加合理与成功。总之,企业信息化能够使得组织战略更加卓越。

(4)企业信息化对组织规模的影响。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的灵活性、应对变化的能力越差,且认为每个管理层次的管理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企业为8~10人,也就是说,每个人管理的人数应该在8~10人之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管理理论也在发生着变化。新的管理理论不再认为企业规模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企业越大,在信息化的帮助下,灵活性与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也能够得到保障。管理幅度也较之前大大提高,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管理中,管理幅度可由之前的8~10人增加到1~150人,效率大大提高。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发展不再受企业规模的限制,无论在多大的规模下,在信息化的支持下,都能够保证效率。

三、企业信息化对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

(1)结构趋于扁平。传统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有着严格的等级层次,一个层级管理着下一个层级,且管理幅度较小,所以传统的组织结构有着众多的层级,信息与命令的传递不仅有着冗长的过程,还存在着失真的风险。严格的等级链使得组织中的人员与职能之间关系尤为固定,工作中的先后顺序都是一成不变的,各个部门在做出决策时大多是抱着分割的观点。这样的一种组织结构适用于市场稳定、产品种类稀少、企业竞争压力不大的情形。现代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上述的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已经不再适合。为了信息与命令传递的及时性,组织层次应该尽量减少,企业的弹性增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为这些都提供了支持条件。网络的使用突破了曾经需要依靠组织层级传递信息、交流的瓶颈,使得每一个企业的成员都能够成为企业交流中的一个节点,并且再也没有层级的阻碍,每一个员工都可以相互交流。这样信息的传递不仅及时也不易失真,管理幅度大大提高,从而层级数目减少。传统的组织结构由严格且众多的等级层次不断向扁平化发展。扁平化后的企业组织由于在信息传递的迅速性与战略决策的合理性大大提高,使得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也提升。

(2)企业组织规模趋向两极发展。企业组织的规模是没有无限扩张的,原因是企业组织也是有成本的。企业信息化使得企业规模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使企业向超大规模发展;另一个是使企业向小型规模发展。企业规模主要是由技术、市场来决定的。一个企业如果要在现代竞争中立有一足之地,就必须创新技术,技术在企业竞争中已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信息化更成为现代竞争中不可缺少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使企业管理幅度不断增加,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并且降低了管理的成本。这样就使得企业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可能,直到重新达到均衡时为止。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在不能解决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其规模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未来的企业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超大型规模,一个是超小型规模。

(3)组织弹性―边界趋于模糊与虚拟。企业的环境一直是瞬息万变的,在未来的环境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多变,企业在运行中需要注重两个对立面的建设。一方面,企业不仅要保持严格的纪律与层级、降低重复活动的频率、有效的控制,始终使企业处于一种有条不紊的运行中;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提倡一种创新性思维的环境,给员工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创造环境,以更好地应对外界挑战。这就要求企业需要一定的弹性来协调这对立面的矛盾。企业一般对企业信息化都存在着一定误区,认为信息化是可有可无的一种东西,或者认为只要使用上了计算机和网络就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就可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在实施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是信息技术上的建设,还包括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及流程再造等。

(4)传统金字塔组织结构逐步走向网络组织结构。现代企业中,由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与命令的传递早已不是经过等级链,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在信息的交流过程中都能够突破层级的限制,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交流中的一个节点,且每个节点都是可以相互交织的。另一方面,由于竞争环境激烈,企业为保持其灵活性,从原先的最高层单一决策转换为多个决策中心。环境日益复杂,企业决策所需要处理的信息也变得尤为庞大,多个决策节点的形成,使得每个节点在处理信息时都更有效率。多个决策点自然形成了多个信息中心,在每个信息中心之间又有着不同的联系,使得信息相互交织。信息传递的多个节点与决策的多个节点,使信息相互交织,这样就形成了网络化的信息结构。组织结构也逐渐地从金字塔式向网络化转变。

参考文献:

[1] 焦明宇.我国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2] 董孝彬.企业信息化对组织结构的影响[D].华东交通大学,2005.

[3] 田曼.论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04.

[4] 衡星辰,林文孝.企业信息化组织变革相关问题探讨及建议[J].深信

服科技,2009(6):26-29.

作者简介:陈晓燕,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在读。

上一篇:关于宾馆行业创利增收的思考 下一篇:显式和隐式质量属性分离的可信服务质量评估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