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2-08-12 03:35:36

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顽固性失眠症患者,于21:00采用咪达唑仑(Midazolam)进行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h,观察麻醉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电图、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同时采用里兹睡眠评估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估。

结果:经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后,40例患者中近愈8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此外,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警觉及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采用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顽固性失眠症安全性高、效果明显,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值得借鉴使用。

关键词:麻醉睡眠平衡术 顽固性失眠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72-02

顽固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病,而且与继发性失眠相比,它的治疗难度与更大。顽固性失眠往往由于心理因素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日间疲倦感,夜晚越想尽快入睡越难以入睡,加重心理冲突,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不稳、过度担心,自觉痛苦更导致失眠,形成恶性循环[1]。针对此种情况,解决睡眠障碍、斩断恶性循环链条成为治疗此类病人的关键。现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顽固性失眠症患者,对其行麻醉睡眠平衡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顽固性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5.7±5.3)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病程(14.2±6.3)月。所有患者在院外均行传统药物治疗,然失眠症状改善状况不明显或无效,在患者自愿并签署麻醉协议书后,对其行麻醉诱导睡眠平衡术。入选标准[2]:①以睡眠障碍症状为主;②睡眠障碍持续一个月以上且每周发生3次以上;③睡眠障碍导致精神活动效率降低且影响社会功能;④无精神障碍及身体方面的疾病;⑤患者自愿接受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排除标准:①睡眠时有呼吸暂停者;②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③妊娠、哺乳期者;④对药物或酒精有强烈依赖者;⑤既往有物过敏史。

1.2 方法。患者在治疗前均禁饮禁食,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无创血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治疗从21:00开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Midazolam)2mg后开始诱导,将患者血压维持在(术前值±20%),接着匀速注射异丙酚2h,停止用药后待患者自然苏醒。1个疗程为3天,具体疗程根据患者情况制定。

1.3 评估方法。采用里兹睡眠评估问卷(LSEQ)对患者治疗后的睡眠状况及清晨的行为进行评估,LSEQ包括10个项目:睡眠质量、警觉及行为、入睡情况等。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组间采用t检验法,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经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后,40例患者中近愈8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

2.2 治疗前后LSEQ各因子评分。治疗前,入睡情况为(43.25±12.76)分、睡眠质量为(31.84±10.57)分、警觉及行为(32.34±10.98)分;治疗后入睡情况为(54.37±11.61)分、睡眠质量为(53.85±17.92)分、警觉及行为(47.28±16.41)分。治疗前后,患者在入睡情况、睡眠质量、警觉及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与此同时辅以心理治疗。然而,对于患有顽固性失眠症的病人临床上尚未出现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异丙酚,又叫丙泊酚,是一种快速强效的全身麻醉剂,其临床特点是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该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麻醉及重症病人镇静。由于全身麻醉和睡眠在神经生理上具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从而使得麻醉睡眠平衡术得到能够实行的可能。采用异丙酚能够激活内源性促睡眠通路,最后可以达到解决睡眠障碍的目的。麻醉睡眠平衡术通过麻醉性药物进行诱导睡眠平衡恢复,使脑功能兴奋状态得以消减,最终达到促进睡眠的目的[3]。

虽然采用异丙酚麻醉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为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在术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睡眠卫生教育、治疗方法、麻醉方式等相关的注意事项,让患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与患者进行正常交谈,使其心理上得到安慰,询问其身体有无不适的症状。治愈顽固性失眠症的难度系数极高,我院采用麻醉睡眠平衡术解决众多其他方法无法达到的睡眠诱导问题,本次研究证明采用异丙酚诱导麻醉睡眠平衡术安全性高且效果明显,它为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症提供了新的方法,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王雪笠,冯连元,贺银芳,等.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3):246-248

[2] 蒋晓江,许志强,刘娟,等.内因性失眠定患者中枢抵制源GABA震荡的脑电涨落变化[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2005,13(3):236-238

[3] Kim KM,Choir BM,Park SW,et a1.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 namics of propofol micro emulsion and lipid emulsion after an intravenous bolus and variable rate infusion[J].Anesthesiology,2007,106(5):924-934

上一篇:妊娠顺产后护理指引 下一篇: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治疗中的临床护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