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时间:2022-08-12 01:49:01

允许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并且要给予适时、适度的引导。本文论述了引导学生在错误中成长的必要性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关键词】错误 尊重 呵护 鼓励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53-0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理念,其重点是“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带着学习兴趣主动探究,难免会出错。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并且要给予适时、适度的引导,让他们感觉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犯错、允许改错,给予他们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这样,他们的探究、交流与合作行为会得到鼓励,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会更加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更好地培养。下面笔者谈一谈允许学生犯错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一、为什么允许学生犯错?

(一)人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文艺复兴以前,“地球中心说”曾经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几百年。后来,意大利科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打破了“地球中心说”的传统观念,成为当时划时代的“真理”学说。当然,“太阳中心说”现在看来是不完全正确的,但它引导人们向真理迈出了一大步!再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边无际的。也许将来人们还会有新的认识。由此可见,由于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需要不断完善。俗语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对于事物、事理不可能一开始就会有正确的认识。一生中发明了2000多种东西的爱迪生,也是在屡败屡战中成功的。英国著名企业家科林马歇尔曾说:“我们也干过错事,但如果你不会干错事,那么你就不是在尝试。”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承认人的认识的局限性,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心态。有了这种理念和心态,自己或学生出了错,就会去正视、改善,会激发自己或学生改错的勇气,会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而不会因犯错而受挫,不会因犯错而畏手畏脚,不会因犯错而减弱以致磨灭了信心。

(二)呵o孩子好奇心的需要

茅盾曾说:“凡是新的,不论是如何幼稚、未成熟,总是好的,起人敬爱,发人兴趣。”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总是精心设计每一个议题,锤炼每一句话语,设置每一个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鼓励学生去探究、创新,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对比、感受与体验……不同的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其间的错误,教师大可不必急于评论,可以静静地等待、观察,敏锐地捕捉每名学生的思维、个性特征等方面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肯定、扩散……当这种闪光点被大多数乃至全部学生认同时,他们便拥有了这种闪光点,便会不自觉地摒弃此过程中的错误。这种拥有不是简单的灌输与接受,而是经历了对比感受与体验,就会打上深深的印记。在好奇心与兴趣的引领下,孩子的求知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新。

(三)能激励学生成长

当孩子们在爱的关怀下成长,不管他们是错误或是失败,他们都感到讨人喜爱时,他们就会用可信赖、诚实和充满爱的方式与别人交往。教育教学中,我们允许学生犯错,学生就会有犯错的勇气,改正错误就会更快;我们允许学生犯错,就能激励学生更好地成长。

高三时,数学老师针对我们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安排了一次速算比赛。考完互评,并当堂发奖。我得了75分,是最后一名获奖者……这大出我的意外!老师念我的分数时,拿着我的试卷停了一停。这一停顿不易察觉,敏感的我却发现了。果然,当我领下试卷和奖品时,偷算了分,只有63分!我没敢说,也没容我说,老师就上起了新课。我不知道改我卷子的同学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我知道老师肯定是好意!所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数学学得更好。凭着这股劲,我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预考98分,我平线通过。高考116分,过线3分考上了师范学院。我竟然超越了自我!是老师对学生错误的尊重和呵护鼓励了我!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怀着这种感恩的心和对学生“错误”的尊重和呵护的理念走上了工作岗位,并且工作中对于学生的“错误”从不随意指责,而是因时、因人、因事而异,给予恰如其分的尊重和呵护。这让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受益匪浅,收效颇丰。

二、如何引导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一)恰当评价

杜威曾有这样的认识:“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考虑问题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儿童而不教材。”我们对待学生的错误要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之所以出现错误是因为其心理及知识局限性等各种原因,对此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有一次,我们判断“300千克的铁比300千克的棉花重”这一题的对错时,竟有25%的学生回答“对”。这反映了他们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但我不急于判定,而说出了一个标准:300千克=300千克,那些回答“对”的学生恍然大悟。这说明孩子们用自己的独特眼光而获得的那些认识(不乏片面和错误)一旦得到尊重,而不是被人用成人的眼光去妄加评论,他们就会产生更为深刻的认同,探索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

(二)适度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信心,任何时候都不感到自己一事无成。”他主张在给学生评定分数时一定要严肃认真,十分谨慎,认为若是经常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灰心丧气,他认为分数应当是对勤奋的一种奖励,因此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错误,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都是有价值的,就会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不随便对学生的行为加以指责和批评,而是不吝啬地送给他们尊重与鼓励的评价:“好!”“你的想法很有道理!”“再想一想,你会有更好的想法。”给予他们表现的空间和勇气,学生就会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乐于探索、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每名学生都会得到不同的启发,如此,他们的视野和思路会更加开阔,那些受到尊重的错误就会自主而不自觉地放弃……正确的知识、人生观、价值观、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求知方法会在对比中留下。

(三)要有原则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我们的学生有错不改就永远成不了“真人”!我们讲尊重学生的错误,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改正错误,是为了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不是“和稀泥”,置错误于不顾,而是要更敏锐地捕捉,循循善诱,有方法地去对待,更巧妙地让其错误得到纠正。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糊涂,应该明察秋毫,心知肚明,要知道学生错在哪里;并且要快速反应,分析学生为什么出错,弄清原因,以便下一步能对症下药;再者要区别对待,先是弄清错误的性质及程度,然后采取相应办法侧面纠正(切忌简单、直接评判),或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不自觉地纠正,或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地纠正,或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纠正(针对问题,不针对人,让其容易接受),或举办专题讨论,各抒己见。当然,对于普遍性的明显错误,也需要直接指出并加以纠正。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向纵深挺进,让我们带着鼓励、微笑和友谊一起学习、活动,一起探求知识的奥妙,让我们用发展、肯定、差异性的眼光看待个性鲜明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成为孩子们可信赖的学习伙伴。让我们在孩子犯错时,多给学生一些尊重与鼓励吧。也许,正由于你对孩子的尊重与鼓励,他会受益一生。

(责编 秦越霞)

上一篇:以声为媒:广播30年媒介形态衍变 下一篇:关于广播媒体创新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