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田中撒下阅读的种子

时间:2022-08-12 12:59:14

在孩子心田中撒下阅读的种子

书是心灵鸡汤,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捧读一本好书,感闻书香,细细品读,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怎能不说是美事一桩?我们欣欣然向往着,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于是,每月共读一本书的计划付诸实施。然而,要我们的孩子读整本书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而且经过观察研究,发现许多孩子不会读书:有的手捧书本,心浮气躁,眼神飘忽;有的走马观花,读过就像过往云烟,影迹全无;有的逐字默念,读书像蜗牛爬行,进展缓慢,因此,重视“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不能静心阅读,靠纪律、靠说教,没用;提升认识水平,靠讲解、靠自悟,行不通。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我慢慢摸索出提高孩子读整本书的兴趣和能力的策略。在指导阅读《夏洛的网》一书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期待,让孩子们先快乐起来,才能让他们静静地进入文字阅读,利用导读单,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故事,最终分享交流,观点碰撞,从而有所收益。

一、导读插图,激发阅读期待

即便是再伟大的书籍,不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显然仍是空洞的。所以从图书馆借得图书之后,我便趁热打铁上了一堂激趣导读课。我了解到班上有十来个孩子已读过这本书,可以作为导读资源利用,我还发现书中有多幅对情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插图,截取其中几幅让学生猜图接力说故事内容,真是别有趣味。出示第一幅图:弗恩抢夺爸爸手中的斧头。谁能看着图片讲讲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第二幅图:弗恩怀抱小猪的画面、小猪和洋娃娃睡在婴儿车上的画面。谁来讲讲这两幅图的意思?出示第三幅图:威尔伯哭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出示原文,读出威尔伯的孤独。)就在威尔伯因为孤独难过的时候,谁出现了?后来威尔伯和夏洛怎么样了?出示第四幅图。出示第五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的内容?老山羊告诉他一个什么样的坏消息?谁答营救他?(出示夏洛和威尔伯的对话)指名学生读,说说读出了什么?出示第六幅图:这是夏洛为了兑现自己救威尔伯的承诺而织的网。

当把六幅图看完,整本书的故事梗概便被勾勒出来,书中的重要人物――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也呼之欲出。再让孩子读封面和书名,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书本讲述的是一只叫威尔伯的猪和一只叫夏洛的蜘蛛的故事,蜘蛛夏洛在网上织字救了威尔伯。引导学生在较短时间里了解作品,为下一步感知故事情节、走进角色、体会角色奠定了基础。读插图―读人物―读目录―读细节之后,我分明看到了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和激动兴奋的神情。

二、自读增值,实现书本对话

如果导读是阅读的序曲,那么自读就是阅读的主旋律了。在这样一个阅读的主体部分,学生全身心地走进整本书,持续默读,与文本对话。一般我们带着学生阅读两遍,第一遍属于基础性的浅阅读――基于学生关注故情节的阅读心理,先让学生速读,不带任何问题,全身心沉浸,用自由最快的速度把书读完,学生会把自己所读的内容用说说的形式写一写、记一记。第二遍就进行赏析性的深层阅读――提出书中的一些重要话题,带着思考进行阅读,老师设计并在QQ空间阅读学习单。

阅读学习单将引领学生带着话题重走读书路,为畅快聊书做好准备,并且将学生宝贵的阅读体验和成果传达给老师,老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读书交流会的流程与内容。《夏洛的网》第一章话题:弗恩说杀落脚猪不公平,说说你的看法。第二章话题:弗恩把小猪养大的过程中,哪个细节让你感动了?写下你感动的一段话。第四章话题:现在家里一般只有一个孩子,看到威尔伯的孤独,我仿佛看到了你们的影子。你肯定有过和它一样的感受,用笔写写自己孤独的真实感受。第六、七章话题:请把六、七两章夏洛说的话找出来仔细读读,你会发现夏洛和每个人都相处融洽,这跟他说话的方式有关系吗?请仔细研读夏洛的话,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实践证明,读书伴随思考,伴随动笔,一是推动全体学生投入到书本中,二是让学生将读书时的发现、想法写下来,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深刻,同时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帮助。

三、碰撞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咀嚼着书本的真味,品味了文字的芬芳,班级读书会是时候该闪亮登场了。师生一起围绕一定的主题对整本书进行交流,彼此分享不同的观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交流中总要借助话题展开讨论,我的话题设计注意了以下几点:

1.整体把握,巧妙设置话题。

关于《夏洛的网》这样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主题是丰富多样的。《纽约时报书评》曾这样评论:这是一本关于友谊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爱和保护、冒险与奇迹、生命和死亡、信任与背叛、快乐与痛苦的书,它几乎是一本完美的、不可思议的杰作。如果交流时面面俱到,则显然不现实,我确定了“爱与生命”的主题后,就以“威尔伯应该感谢谁”实现了“一线串珠”。孩子们就话题各抒己见,有的说威尔伯应该感谢夏洛,因为夏洛舍命为威尔伯织出了“了不起”、“谦卑”、“王牌猪”这些字,才让它幸免于难;有的说该感谢弗恩,因为是弗恩在威尔伯出生时制止了要杀死威尔伯的阿拉布尔先生,否则威尔伯就要被扼杀在摇篮里;有人说该感谢老羊,那是因为老羊劝说老鼠坦普尔顿上集市去帮忙找字;还有的人说应该感谢阿拉布尔先生……最后,我综合孩子们的发言,做了如下总结陈词:“其实农场里的每个人,包括阿拉布尔和朱克曼两家人都需要威尔伯感怀在心,因为每个人对威尔伯都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爱与付出。”相信孩子们在经历了这样的畅谈之后,一定会有这样的领悟:“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都同样值得感谢。”

2.引发冲突,激起思维火花。

话题的设计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冲突点,将学生置身矛盾冲突之中,这样的话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在思辨中明晰。《夏洛的网》中的威尔伯这一角色,从一开始的“落脚猪”到后来的“王牌猪”,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抓住变化,引导学生讨论:夏洛为威尔伯织出了“了不起”、“光彩照人”、“王牌猪”等字,威尔伯是不是配得上这样的网上文字?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个事件的前后经过考虑,研读威尔伯一波三折的命运,发现它悄然发生的巨大变化。一开始的威尔伯又瘦又小,极不起眼,只顾担心自己的命运而变得贪生怕死、十分贪吃,遇事总要依赖别人,最后它似乎蜕变了,变得愿为别人献出生命,让别人先吃,独立,懂得感恩回报夏洛的恩情。在遭遇不幸和命运下一切都会有所改变,威尔伯就是这样,生活的挫折和磨难让它从“落脚猪”成长为“王牌猪”。

阅读至此,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已经有所感悟,他们会写一写读后感,发表在各自的空间日志上,同学之间会进行阅读互动交流。

3.关注细节,品悟语言文字。

细节描写既能塑造人物形象,又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所以,在读书交流会上,要关注语言的学习,注意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到语言层面去体会语言表达的特色和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

《夏洛的网》中的夏洛是一个重要角色,他对朋友无比忠贞,在救威尔伯的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书中对夏洛几次织网的细节描写,一次比一次精彩生动。所以在阅读交流时,我出示了这样一段令人感动的文字:“现在轮到织‘起’字了!一横!下来!一竖!哔!接上!很好!再一横!下去!一横!哔!好样的!现在稳着点!爬过去!接上!一撇下去!现在上来点,到右边!一直过去!停止!现在向右边翘起一点!好!现在回上去!一横!一竖!现在到左边!再一横!爬过去!好了!别急,保持那些线连在一起!现在织出‘起’字最后一笔!下来!哔!横过去!翘上去一点!整个字再来一次!好样的!”通过认真朗读,孩子们感同身受,觉得自己读起来都累,更别说织网的夏洛了,它应该感到更累才对。我继而追问:“这段文字中有36个感叹号,透过这些感叹号,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充分品读后的学生纷纷说仿佛看到了夏洛的辛苦,夏洛的一滴滴汗水,夏洛的心血,夏洛对朋友无怨无悔的付出,对朋友真挚的情感……

4.深层领悟,反观自我生活。

对整本书的阅读,还要引导学生到书本中寻找自我。话题设计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读本对我们的生活是大有影响和教益的。在交流讨论《夏洛的网》中夏洛的人物形象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话题:“夏洛的身体比威尔伯小了几百倍,但它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实现了它生命的价值。同学们,你认为,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话题能引导学生反观现实生活,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阅读整本书是一个复杂且艰难的过程,需要语文老师的智慧管理和引领。重心下移,结构开放,用好信息技术平台,让我们一起做好儿童阅读的推广人,让阅读的种子尽快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用我们的努力与实践让整本书阅读丰厚起来。

上一篇:基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研究 下一篇:让现代散文的情感光辉照亮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