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空间视角的中国舞蹈文化传播

时间:2022-08-12 12:54:09

基于文化空间视角的中国舞蹈文化传播

舞蹈是一门涵盖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它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社会生活。伴随着历史文明的不断进步,中国各个民族之间交往的不断融合,舞蹈文化也在不断地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化。研究中国舞蹈文化的历史、发展和传播,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舞蹈文化的发展特点,还能提升我们对舞蹈文化更全面、系统的理论认识。

由朴永光先生编著的《舞蹈文化概论》一书于2009年2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以舞蹈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专业理论书籍。它系统讲述了舞蹈文化的发生发展原理、融合过程、分类原理,并概括了不同类型舞蹈的特点及功能。它打造了舞蹈学科的详实基础理论,也是舞蹈学科专业学生的必修教科,对系统学习和了解舞蹈文化的理论知识有着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该书的第一章指出,我国舞蹈文化的进步经历了长久的演变过程,在中国56个民族丰富舞蹈素材的共同推进下形成了兼容并蓄、广为融合的多样化文化形式,并且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从而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国大部分的舞蹈文化有着历史久远的空间传播过程,各民族种族不断地迁徙、交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差异,生活习惯的影响,对其产生了同化及异化作用,最终一部分消亡在变迁中,有些幸存下来,改良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另一部分因为易于传播的特性,不断发展成为大众所广泛接受的形式。同时在书中的第三章指出舞蹈文化的传播受到空间影响,具有膨胀型、迁移型的特点,并产生了融合和异化的现象。舞蹈文化的膨胀型传播主要有三种类型:传染型、刺激型和等级型。

舞蹈文化的迁移型传播,指当群居民族或移民、商人、留学生等集体搬迁进入其他地区生活时,舞蹈文化随之扩散。传播类型分为占据型和变异型两种,占据型是指在迁移的过程中,某种舞蹈文化仍能保持传统,并在移民聚居区内形成一致而占据该区域。最具代表性的是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生活的传播,在多年多频次的迁徙中总是能够保存其传统性。变异型传播是一种混合型的扩散方式,指移民进行迁移后被原住民领地所包围,逐渐影响了周围区域,同时吸收了当地的舞蹈文化生活,产生了交融和变异。

舞蹈文化的融合现象常常发生在两个不同地区的民族之间,他们从长期接触中因为差异化而摩擦出思想和文化的火花,相互欣赏对方优秀的文化,从中获得一些有益于自身的思考和改良,最终获得文化发展。而有一部分自身的传统则逐渐消亡了。例如,汉朝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西域文化像一阵新风吹入了中原地区,带来了其特有的敦煌舞曲,中原地区包容并吸收了这一文化进行了融合,并反向影响了西域文化。

舞蹈文化传播的异化现象也被称为“文化孤岛现象”,因为某一民族因为特殊孤立的居住环境等因素影响而未将舞蹈文化向外传播,反之也未受到外界影响,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例如,我国某些山区或人烟稀少的地区,很少有人进入也很少向外探索,使得本地民族特色持续地保留下来,因此当地舞蹈文化具有明显的典型性和特殊性。

编著者在《舞蹈文化概论》一书的第四章中指出,政治对舞蹈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制约或促进作用。唐代前期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达、思想开放,舞蹈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传统的舞蹈演变出专门为表演而生的派系;到了唐代后期,社会环境复杂,一部分舞蹈开始流入民间,不再是宫廷专有产物,从而融合成为戏曲。同时该书的第五章指出,宗教因素对舞蹈文化有着渗透的作用。宗教活动多以舞蹈、音乐、肢体动作作为重要的表达形式,比如伊斯兰教与我国维吾尔族的舞蹈有关;而农耕民族的狩猎舞蹈则与自然崇拜有关,都是一种祭拜、祭祀的活动过程。它从精神上影响着人们,具有渗透作用,并随着移民的迁徙而留存。

总之,舞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它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并具有复杂、漫长、融合交会的特点。其传播与扩散产生的意义深刻,影响深远。它蕴含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人类的学习创新智慧,以及产生的相互作用。因此,舞蹈文化的传播和衍生过程,在空间上具有双向或多向的特点,它在长期的历史迁徙中不断发展、不断融合改良,逐步产生了现在的各种舞蹈体系和分支,形成现代的舞蹈文化。舞蹈文化在传播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提高。通过这一层面的了解,我们能更系统深入地认识舞蹈文化的基础理论,以及舞蹈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和特点,了解各民族各具特色的舞蹈文化类型。

(谢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在读研究生)

上一篇: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下一篇:文言文解读在史料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