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

时间:2022-08-12 12:27:41

浅谈如何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速度快慢,讲述抑扬顿挫。有其特有的节奏。教学节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具有活力。然而,有些语文课却因过度开放而导致松散乃至放任自流,从而使课堂教学出现混乱的局面。怎样使语文课堂教学既开放灵活,又有序开展.既松之有节,又紧之有度?

一、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的“慢”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如果组织搭配得当;则事半功倍。而要搭配得当,在课堂教学的节奏中老师要把握四个…慢”。

1、讲课伊始要慢。上课铃响后,学生急冲冲跑进教室.气喘吁吁,心神未定。如果老师急于讲课,置学生松散情况于不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上课伊始要环顾全班.示意学生坐正。这样虽然讲课慢了几秒钟,但营造了全班良好的学习气氛。

2.新知引入要慢。教学知识环环紧扣,节节相连。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新知识引入要慢。这样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3.语言节奏要慢。老师语言过快过急,学生则不知所云。因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在讲授重、难点时要注意停顿讲究语言节奏和情感,让学生听起来悦耳有趣。

4.课堂提问要慢。老师提出问题,急于让学生回答往往学生无言以对,或答不上题,或颠三倒四,最终还是老师自问自答。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分析、思考的时间.所以老师提问要慢些,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1.教学如歌。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是课堂演奏曲的指挥。学生是情绪饱满的表演者。教学过程就如交响乐的演奏.有时高亢激越,铿锵有力;有时龙腾虎跃,酣畅淋漓:有时悄然滑落,静默休止。如果教师具有高超的指挥能力,巧妙把握课堂教学有起有伏的节奏,那就能和学生共同演绎语文教学的华美乐章,展示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

2.张弛有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必须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的确,课堂是少不了学生紧张的智力活的否则学生的智力只会越来越迟钝。但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得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安全的环境里学习。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应该是有起有伏的,我们在课堂上既要有让学生紧张思考的逻辑严密的问题设计,也要有让学生放松神经的活动让学生的脑力劳动处于健康循环的轨道之中。

3.动静有方。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全是静态的程式化的学习,味地由老师牵着学生走,也不应全是热热闹闹的“场式”的学习,由学生任意发挥,不可控制。智慧的教师的课堂应是动静的完美结合。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生怕挤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敢多讲.有什么问题都交给学生讨论或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展示课件、画画、唱唱跳跳等.整节课活动纷呈,让人眼花缭乱。表面上学生积极主动。似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热闹的背后是学生无所收获。

4.详略得当。众所皆知,我们每堂课都是有重点的。很自然.重点难点详细学,次要内容一笔带过。就拿阅读教学来说.一篇课文的精彩段落,我们要浓墨重彩,细腻活泼.不遗余力,让学生尽情地在文本里徜徉,细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巧思妙笔,体验文本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性格特征;对于略读段落,我们要惜时如金:简洁明快,讲究变化。这样,课堂教学详略得当的节奏美就体现在你的巧妙处理中了。

5.情理交融。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需要渲染氛围,带领学生走进课文.领略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但我们的语言课上,也不能让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情感的激动之中,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还必须让学生从文本中跳出来,返观文本、推敲词语、领悟经典句式、理清作者思路等,求得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安排课的节奏,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奏出最动听的旋律.唱出学生最喜欢的心灵之歌。

上一篇:中国非英语专业生英语元音发音习得状况调查 下一篇:再学《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