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如何做得面面俱到

时间:2022-08-12 10:53:50

产后康复:如何做得面面俱到

――全身康复――

妊娠和分娩后,胎盘从子宫里娩出,胎盘循环从此结束,大量血液回到全身的循环中,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产后2~6周,血容量逐渐降到孕前水平。由于分娩后子宫腔里有大量创面需要止血、修复,因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白血球、血小板都相对较高,目的是利于子宫创面的修复。当然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都在逐渐恢复,分娩时造成的膀胱肿胀、肠蠕动减慢等都需要4~6周的时间来进行康复。

康复对策

一、静养。此时新产妇需要静养,避免重体力劳动,否则一使力,身体发生应激反应,易加大出血风险。

二、进补。注意膳食营养均衡,多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禽蛋类、鱼、奶制品、豆制品、各类水果是进补的很好选择。

三、运动。产妇能下地后要适当活动活动。中医讲“久卧伤气”,长期卧床不仅不利于身体康复,反而会使人气虚懒言、脾胃虚弱。

――生殖系统康复――

宫体:孕期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子宫的增大。分娩前,它容纳着一个孩子以及胎盘、脐带、羊水等;分娩后子宫逐渐缩小,经过6~8周的时间,它会由1000克左右缩小到50克上下。

宫颈、内膜:由于分娩后子宫体积变小,宫体内缩,子宫下段也会逐渐缩短,宫颈口逐渐缩小。胎盘剥离后,子宫内膜变得粗糙,蜕膜发生退行性变化,坏死的蜕膜变成恶露排出体外。

阴道:由于胎头的压迫,阴道会有水肿、松软、皱襞消失、弹性变差等变化,这些变化也在产褥期慢慢恢复至孕前的形态。在分娩时,由于盆底肌扩张过度,弹性减弱,这是造成将来阴道松弛的主要原因。

恶露:产后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恶露的排出,恶露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为250~500毫升,有人20多天就干净了,有人持续40~50天,个体差异较大。

对恶露我们主要观察它的质和量、颜色及气味的变化,来了解子宫复旧是不是正常。如果产后2周,恶露仍然为血性、量多、有恶臭,有时排出烂肉样的东西,或者胎膜样物,子宫复旧很差,这时应该考虑子宫内可能残留有胎盘或胎膜,随时有可能出现大出血,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如果超过3周仍然淋漓不净,一般医生诊断为“恶露不尽”,这大多数是子宫复旧不佳造成的,往往吃些促进宫缩、促进恶露排出的药就能解决问题。

产后还要注意休息和饮食的调整。因为孕期的劳累、分娩时、消耗的体力,都要在产褥期恢复;同时,产后恶露排出、乳汁排出、哺乳婴儿都消耗大量体力和精力,因此在产褥期时充分休息、补充营养是必需的。

康复对策

一、禁欲。产后需禁欲约6周,避免性生活,一方面是给阴道修复的时间,另一方面是避免男方把细菌通过产道伤口带入女方体内引起宫内感染。

二、禁盆浴。盆浴时水会经过开放的产道进入阴道及宫腔,由于洗澡水不能做到完全消毒,所以盆浴很容易引起宫腔感染、粘连。如果需要洗澡,可以选择淋浴。

三、服用药物。一方面要使用活血化瘀药促进恶露排除,一方面要使用抗生素防止宫内感染。益母草冲剂、头孢、磺胺都是常用药物。

――卵巢轴康复――

产后1周左右内分泌系统就逐渐恢复至孕前状态,产后2周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已经测不出来,胎盘生乳素产后6小时消失,产后6周时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逐渐恢复。

月经、排卵:孕期卵巢处于静止状态,一般产后哺乳卵巢不排卵,也就没有月经出现;也有个别产妇42天后就出现排卵,所以产后恢复月经也较早。在当哺乳期时,由于泌乳素的抑制,不能形成月经;但当乳汁不足、孩子吸吮不利,或混合喂养时,体内激素抑制减弱,就形成排卵和月经。

产后第一次月经来的时间因人而异,量的多少也因人而异。由于内分泌刚刚恢复,第一次的月经量可能很大,前几次月经的时间不很规律,但经过几个月经周期就会慢慢恢复正常。

乳汁:月经并不影响哺乳,这时妈妈又要哺乳又来月经,对身体消耗较大,因此可以补充些有营养的食品和汤水,以保证母乳的充足。

康复对策

一、避孕。不要等怀上了后再追悔莫及,产后排卵会很快恢复正常,刚生完又怀上的“前车”大有人在。

二、合理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有保持健康合理的作息习惯,才能防止生物钟紊乱,让内分泌系统尽快“步入正轨”。

――乳腺康复――

产后变化最大的要属乳腺。产后,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在催乳素作用下开始分泌乳汁,成为婴儿的最佳食品。此时要正确护理,保证婴儿有充足的母乳。纯母乳喂养孩子达到6个月,可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

康复对策

一、母乳喂养。孩子的吸允是对母亲最好的按摩,不仅省了奶粉钱,还没有吸奶器吸不干净的弊端。

二、疏通。一定要保持乳腺导管通畅,多揉捏、按摩。如果没有母乳喂养,要及时挤空奶水,否则奶水淤积,不仅会导致胀痛,而且会引发乳腺炎症甚至重症感染。

――心理康复――

于女人而言,生孩子可不仅仅是家里多了口人这么简单。孩子离开子宫后的失落感、对人生未来规划不清的迷茫、家人关注重心的转移、老公久违的怀抱,这些都容易让女性产后产生抑郁情绪。

所以,千万不要把产妇当成病人,过度的呵护和过度的不信任,都会对产妇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引发产后抑郁症,不利于产妇心理和躯体的康复,不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康复对策

一、家人分担。家人要积极参与孩子的照顾工作,避免新产妇太过劳累从而产生烦躁情绪。

二、老公呵护。不要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宝宝身上,你的爱人也同样需要照顾和呵护。

三、保持清洁。舒适、清洁的环境能够让人心情平静,不宜产生负面情绪。如果家里总有一股异味、东西扔得乱七八糟,新产妇想不生气都难。

四、出去走走。长时间待在室内难免烦闷,多出去走走不仅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多和人沟通交流。“话是开心锁”,别人的一句话也许就能解开新产妇的心结,扫除她的烦闷。

上一篇:春天真是受孕的最佳季节? 下一篇:职场女性,“喝”出去还是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