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友爱教

时间:2022-08-12 09:56:34

浅谈幼儿友爱教

[摘要]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情感更具直接性,情节性,我们要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就要寻求一种切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法。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才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所以,我一直是怀着一颗爱心来做好所有的工作。

[关键词]幼儿 有爱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120-01

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环境、交往群体及一些家长的不当教育方法等因素,使许多幼儿形成了众人为我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他们是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关怀和照顾,对别人的需要、困难漠不关心,从来不会也根本没想到要去关心、体谅别人,长此下去,这些孩子势必会变成自私、冷漠的”冷血动物”,不利于他们长大后溶入社会与人共处。当孩子迈入幼儿园大门时,他们就开始进入了儿童社会,但他们可能没有立即意识到他们参与了儿童集体的大家庭,他们之中的许多孩子都有各自的思维和行动,可他们的行动都在“自我”支配下,常常会说“给我”、“我想”、“我要”、“是我的”等话语,由此而产生抢夺玩具,推人等矛盾与冲突,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时孩子还不会交往,也不懂得如何交往,所有的一切在孩子眼中都只是为了自己需要的满足。让幼儿”学会关心”,特别是”学会关心他人”是摆在我们幼教工作者目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情感更具直接性、情节性,我们要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就要寻求一种切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法。通过案例,利用孩子们对小伙伴的关心、惦念,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是比较有效的方法。现在,我们班里如果有哪个孩子几天没来,孩子们都会非常想念,不停地询问:“××怎么了,今天又没来啊?”甚至还会去猜测他没来的原因,“是不是病了?”,“是不是感冒了?”等,这正是其社会性发展的表现。这时教师利用此事培养幼儿的同情心,锻炼他积极主动的交往能力是再事宜不过的了。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学习之中,道德品质的结构包括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三个部分,道德认识是推动行为的内部动力之一,是道德动机的重要组成成份,道德行为是道德意识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从幼儿的认识和行为表现两个方面来进行友爱教育是比较恰当的。

1教师要真正地尊重.理解幼儿,建立平等.友好.健康的师生关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

首先是教师和孩子精神上的接触。”作为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关系密切,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幼儿间友爱关系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我把“尊重、理解幼儿”看作是建立平等、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教师要真正地关爱每一个幼儿,把爱的情感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多些鼓励,多些关心,用亲切的态度,甜甜的微笑与幼儿进行交流,藏起教师的威严,使孩子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的震撼,萌发初步的友好意识,并主动地尝试去爱别人。

2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友好意识和行为

幼儿仅仅有爱护、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愿望还远远不够,对幼儿进行友爱教育,关键还在于培养其行为,而意识则是行为的基础。所以我在日常教育中始终注意培养幼儿的友爱意识并把意识和行为二者有机结合。如教歌曲《好朋友》,先请幼儿讨论“我能为好朋友做哪些事”,学唱过程中再请幼儿“做”互相帮助的动作,我还注意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在生活活动中,我经常请幼儿互相帮着翻领子、扣钮扣等。我还根据日常观察以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专门设计了一些教育活动,如:发现幼儿抢玩具,我就设计了语言活动“大家一起玩”,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具、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幼儿明白了“玩具要大家一起玩才开心”的道理。

3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友好意识

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游戏活动。例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商量分配角色,有当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的,每个角色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记得有一次,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时,两个女孩都当“妈妈”,互不相让,我问她们:“你们家里有几个妈妈?”“一个”“那怎么办呢?”“我们玩两个家吧!”其中一个女孩回答说。我尊重了他们的意见,两个女孩都分别高高兴兴地当“妈妈”去了,一个抱娃娃,给娃娃梳头,喂饭,一个拿着钱包和菜蓝子上街去买东西了,孩子的积级性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相互谦让,发展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

4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应注意将情感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多项活动之中,教师既要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又要避免手段和方式方法上的牵强附合,如:“我们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让幼儿跟着说,而不管幼儿是否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相反,自然协调的情感渗透就非常有效,如班上有幼儿生病了,我就鼓励幼儿主动上前关心、询问,这样孩子们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意义。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天的教育要为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社会品质及学会共同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2]《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l版.

[3]《迈向2l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

上一篇: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教导主任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