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农宅的空间标准化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2 08:31:38

钢结构农宅的空间标准化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标准化设计方法进行农村钢结构住宅的空间平面设计,首先将农宅的各个功能空间典型化,形成具有典型性的标准空间单元;然后将这些标准单元组合成若干个功能空间;最后再把这些功能空间组合成住宅标准平面。

关键词:钢结构,农宅,空间标准化

1背景

钢结构住宅的钢结构构配件,围护结构――轻质墙板,外立面的门窗等完全可以像汽车上的构配件一样进行标准化的工业化生产,而结构构件的标准化需要空间平面的标准化为前提。当前农村地区的钢结构住宅的实践中,建筑的空间平面设计没有考虑到与结构构件的标准化互为表里的关系,忽视了空间平面设计的标准化,本文旨在通过农村住宅空间标准化的对策研究,来填补目前钢结构农村住宅在标准化方面的不足。

2设计策略

图1标准化空间单元

对于钢结构农宅的空间标准化来说,就是要将农宅的各个功能空间典型化〔主要是简化和统一化),形成具有典型性的标准空间单元,使得这些典型的标准单元空间能满足不同住户的功能需求;然后将这些标准单元组合成若干个功能空间;最后根据住户的需求,再把这些功能空间组合成住宅平面。

2.1标准空间单元的确定

1.标准化空间单元的分类

根据对农村住宅的基本功能与满足功能所必须的尺寸,可以把农村住宅空间

图2:标准化空间单元的模数

图3:标准单元的空间划分和布置

提取

为以下几个标准单元:1. 适用于堂屋,起居室的标准单元2.适用于卧室,书房的标准单元3.适用于卫生间,楼梯,储藏空间的标准单元4.适用于厨房餐厅的标准单元5. 适用于外廊和阳台的标准单元。为了配合钢结构住宅的结构特性,保证平面的尽量规整,每个标准单元至少与其他的标准单元有一个边的长度相同,便于标准单元之间的衔接。(如图1所示)

2. 标准化空间单元模数的确定

对模数的选择,就是在要满足各种功能空间对开间、进深、层高的需求的情况下,确定出一个最小的标准化单元,然后将这个尺寸作为整个标准化设计的基本模数。使得统一尺寸,从而简化标准单元的设计和组合。

本论文将以上标准单元的尺寸假定为墙体中心的轴线尺寸。

根据调研分析可知a的取值范围为:3600mm-6000mm,b的取值范围为3300mm-3900mm,c的取值范围为:2400mm-3300mm,d的取值范围为:1500mm-1800mm。根据调查农民的住宅基地的面宽通常为10m左右,而农村住宅的标准户型中通常是三大开间,所以开间的模数定为3300mm较为合适,而

图4标准化空间单元的组合

通常其中一开间为卧室空间,所以b可以取3300mm为标准值。起居室和卧室相对来说是属于大进深,标准单元中将他们设为同一个数值,根据前面分析取a=4800mm较为合适。d值可取1500mm既能满足外廊和阳台的基本尺寸,又是a值和b值的差数。另外考虑到住宅中双跑楼梯的设置,c值可取2400mm。(如图2所示)

2.2标准单元的多样化功能空间布置方式

根据以上设定的标准单元,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每个标准单元进行功能空间的划分和布置,并用图示的方式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

2.3标准化空间单元的合

所谓“组合”就是要提炼具有足够典型性的典型,再灵活多样的组合成各种建筑。以上笔者分类出了几种模块单元并且确定了每个模块具体的尺寸,同时赋予了每个模块单元不同的功能和划分方式。本节就是将这些标准单元组合成满足农户需求的住宅空间。如图所示,平面沿袭了传统的陕西关中建筑布局特点,采用围合的平面布局形式。整栋农宅坐北朝南,东西为两侧厢房,北面是农宅正房。将厨房与餐厅布置在东边厢房区域,一方面方便使用,另一方面,东侧厢房在关中地理位置属于下风向,所以不会对民居内部造成烟气影响。正房是民居的核心,所以正房的功能布局形式为:中间客厅两边分别为一间卧室。正房二层是卧室和书房,可以满足人口较多的住户要求。(如图4所示)

3.结论

本文的目的在于提倡钢结构这种整体的、灵活的、可行的新型建筑体系应用于未来的农宅建设中。笔者通过对农村地区的建筑空间进行研究形成标准化的空间模块,为钢结构这种类型的结构型式在未来农村地区的推广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靖静,胡凤庆.村镇小康住宅设计图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娄述渝,林夏.法国工业化住宅设计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R・纳贾拉简.建筑标准化[M].北京:技术标准出版社,1982

[4]朱保良.新世纪农村住宅设计与施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5]适应工业化建设的城市住宅建筑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6]王新焱.冀南农村节能住宅模块化设计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上一篇:论高层结合构造加固质量探讨 下一篇:高层居民楼消防监督管理形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