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重视文本对话

时间:2022-08-12 08:07:59

阅读教学重视文本对话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教学全新的理念之一。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

关键词:文本;对话;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教学全新的理念之一。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呢?下面就由笔者详细介绍一下:

一、动手实践,理解文本

教学第一单元以好习惯为主题的《语文天地》中的《林卡上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短文,提出问题:从短文中,你了解了什么?

生自由阅读后,汇报:

生:老师,我了解林卡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丢三落四。

师:“丢三落四”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板书“丢三落四”

你们再看看,短文具体写了林卡在哪几方面丢三落四?

生:林卡早上起床,袖子一正一反……

师脱下外套,把袖子弄成一正一反,示范穿衣。

学生实践:学生脱下外套试穿一正一反的外衣及袖子都是正面的外衣,从中体会哪一种穿法省时省力。

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生:我以前晚上睡觉时,把外套脱下来,袖子也是一正一反的。第二天穿衣服就比较慢。我学到了以后把衣服脱下来就要马上把袖子弄正,整理好放在椅子上。

生:……

没有过多的语言讲解。重视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再现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在此环境中,动手实践。

二、利用课堂资源,激活文本

教学第二单元《儿子们》时,初读课文后,学生提出问题:

师: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生1:老师,我觉得是三胞胎,三胞胎长得一样,看起来就只有一个。

生2:不对,书上说有三个妈妈,三个妈妈有三个孩子,而三胞胎是一个妈妈生的。

生3:老师,我知道了,书上画的一个孩子提着水走在前面,这个孩子把其他孩子遮住了,我想老爷爷可能只看到前面这个孩子。

师:同学们请看书上老爷爷说的这一句“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跟(板书)“我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两句一样吗?

生1:书上写了“好像”是说老爷爷可能看到一个,也可能看到两个或三个。

生2:我知道老爷爷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第三个孩子帮妈妈提水,是个懂事的孩子,而第一个、第二个孩子只想到玩,所以老爷爷只看到第三个孩子。

生3:我有意见。第二个孩子唱歌,也是可以让妈妈快乐啊!

生4:可是妈妈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来了,她哪里还会想听歌啊?

师:同学们,现在把你们自己当成妈妈,想象一下,你提着一桶沉甸甸的水,你现在手都痛了,腰也累了,你最想什么?

生1:我想,如果有人能帮我一下,那该多好啊!

生2:第三个孩子的做法最好,最能帮妈妈。

师:是啊,第三个孩子用他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最能减轻妈妈的负担。

生1:我觉得第一个、第二个孩子也能减轻妈妈的负担。他们唱歌给妈妈听,翻跟头给妈妈看,妈妈干活就不累了。

师:说得有道理。如果第一、第二个孩子这样做是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让妈妈高兴,那么他们也是孝顺的孩子;如果他们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那么,他们就不如第三个孩子。

生1:不,他是个孝顺的孩子,这一点他比别人强。

生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他也有。

……

注重阅读的个性化体验,不以教师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孩子身上,让学生在体验中情感得到升华。教师善于运用角色替换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文本。

三、适时点拨,深入文本

在教学《杨树之歌》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自己想到的问题,在旁边做“?”。同桌或前后桌交流合作,试着解决自己碰到的问题。问题大致如下:什么是“聊家常、悠闲度时光”?为什么要感谢金色的太阳?为什么“它为我们染上金黄”?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已经解决的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或自己还没解决的问题。

下面是学生在班上汇报里的片段:

生1:我的问题是大叶杨为什么会唱歌?它唱的是什么歌?我自己解决。(生比着动作)大叶杨的树叶哗啦啦的(手指舞动着)就是它在唱歌。我知道它是这样唱的:“哗啦啦啦,小宝宝快来呀,我和你一起跟蝴蝶捉迷藏;哗啦啦啦,老奶奶快来呀,我陪你聊家常;哗啦啦啦,老爷爷快来呀,我和你悠闲度时光。”

生2:为什么说“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

师:谁为谁染上金黄?

学生有的说是秋天为大叶杨染上金黄,有的说是太阳为大叶杨染上金黄。我引导他们读读整句:“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金黄。”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一致认为:太阳为大叶杨染上金黄。

生3:为什么太阳要为大叶杨染上金黄?

生4:阳光是金黄色的,照在树叶上就使树叶变金黄了。

师:秋天到了,树叶――

上一篇:奋起直追,不容言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下一篇:音乐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