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导入

时间:2022-06-21 03:56:5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导入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情趣盎然,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情境导入,以境激情;音乐导入,激发兴趣;故事导入,激感;复习导入,温故知新;抓住课题,质疑导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

一、情境导入,以境激情

情境导入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渲染某种气氛、创设某种情境以激发学生情绪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着眼于先让学生具体地感受课文设定的情境,然后在特定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情境导入法容易调动学生积极、热情、主动的情绪,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时,我播放名曲《送别》,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铺陈了一种调子,不但使学生进入“送别”的氛围中,很快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而且更容易让学生感悟文中诗句的意思。

三、故事导入,激感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课堂中我们如果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导入课文,相信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入境极快,因为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

四、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复习导入是联系旧知,提示新课的导入方法,是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探求。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由于学生以前学过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我引导他们看一幅幅春天的图说一首首古诗,学生情绪高涨,不但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古诗,而且此时再导入新诗的学习,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学习新知往往离不开旧知。语文教材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虽不如数学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那么紧密、那么明显,但是它是普遍存在的。只要用心,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之间的联系很多,导入新课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抓住课题,质疑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开课伊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读课题并交流想知道什么内容。当我话音刚落,学生就异口异声地围绕课题说道:“生命桥是什么?生命桥怎么跨越海峡?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尽快地走进文本。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还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张全祥.教师如何引领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06(4).

上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下一篇:小学语文作文写作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