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时间:2022-08-12 07:38:32

浅谈“生本教育

摘要: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大多还没有走出“教师讲解演示,学生仿照练习”的模式。这样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生本教育”的理念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和素养并举。

关键词:生本教育;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76-001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大都是由老师讲解并演示操作步骤,或者由学生操作演示,然后学生仿照着进行练习,一切尽在老师的掌控之下,老师教得机械,学生学得辛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体现,并且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虽然尝试了其他的教学方式,但更多采用的还是这种模式。同时也在思考:利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知识与技能兼顾,素养与素质并举。

在学校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注意到了一个词语一生本,抱着好奇的心态,我对“生本”进行了学习,逐渐对“生本”产生了兴趣,并有了一定的认识,不久前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暨扬中市生本教育推进会,令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在于,把学习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深层意义就是以生命为本,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是一种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提升生命的教育。“生本教育”的教育理念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眼界,与此同时,也让我自己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把“生本教育”的理念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来,能够很好地改变目前的教学生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就“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家庭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电脑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家庭都拥有了电脑,许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电脑,因而电脑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这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也有着极强的兴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另外,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对未掌握的知识都会有一种潜在的欲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充分挖掘和激发这种欲望。例如在学习《自定义动画》一课时,我并没有直接演示操作给学生看,而是创设了在不同模式下使用简单数学课件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马上就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学习能力被发挥出来,并得到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将逐渐得到培养。

二、任务驱动,先做后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为突出的操作性和工具性,《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体验,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将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操作练习。而生本教育中提倡“先做后学”,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思想与指导纲要中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也是一致的。围绕教学目标,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把要学习掌握的知识隐含在一个一个的任务主题中,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寓教于乐,玩中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尊重孩子的这一天性,通过新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都玩起来,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例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拆装电脑,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又如在教学鼠标器的操作时,我设计了玩七巧板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实际操作。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十分喜欢。

四、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理念中,无论是先做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即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内化学习信息技术的思维方法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的素质和素养并举。例如在教学《插入超级链接》一课时,我没有进行示范操作,而是让学生对照书本上的操作步聚,自己一步一步地进行研究操作。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练习,去实践,在遇到各种各样问题时,学会自己去探究解决。

五、展示评价,快乐学习

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爱学”变为“乐学”直至“善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生本教育”主张评价应当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整个教育从控制生命的方式回归为激扬生命。在评价时,我让学生通过电子教室教学系统自行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出创作意图及操作方法,然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之处。在评价中,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成果,还复习巩固了操作知识,同时还学到了其他更好的操作方法,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心,让课堂教学得以升华和延续。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最终掌握知识。与此同时,也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操作性、趣味性,使他们爱学、乐学、善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我国床上用品功能性检测技术 下一篇:让孩子学会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