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的“实用性”

时间:2022-08-12 07:30:36

浅谈小学作文的“实用性”

摘要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处于应试教育模式,致使小学作文存在着诸多弊端,这种现状必须及时制止,从教育政策、教学目的、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作文的实用性,注重学生素质教育。

关键词 作文现状 文体 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小学作文现状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处于应试教育模式,语文教育作为国学第一学科孤立存在着,存在着诸多弊端。语文教师以遵守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为主,在内容上更多地以教材为核心,从而拓展其知识面。对于小学作文而言,普通存在着认知程度低、学生兴趣冷淡、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老思想老题目缺乏创新性等缺陷。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许多学生的兴趣,致使他们一提到作文便感到“诚惶诚恐”,害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甚至是坐立不安,这种紧张的情绪一直持续蔓延着,并且呈现恶性循环的状态。

就小学作文本身而言,长时间地停留在其“文学性”的特点上,体裁往往为记叙文,这也极大程度地限制了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文。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使得古代学子更多的是对“四书五经”的学习,这种传统的儒学思想教育为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到了近代时期,我国语文教育更为注重“唐诗宋词”的学习,这种诗词学习也让很多学生自幼便会背唐诗,有的学生在进校之前,便能诵读唐诗三百首或是自编几首打油诗。而当迈入学校的大门后,思维模式受到学校固有教育模式的影响,存在着原地踏步的学习状态,甚至写作能力会逐步退化,这与老师们的教学引导息息相关。大多数的老师坚持以教材内容为主,为了更好地维护学生整体教育水平和宏观的教学任务,便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也大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思维领域受到局限,影响了其主观学习的意愿和兴趣。

刘半农先生曾对我国封建语文教育进行了强烈的批评:“现在学校中的生徒,往往有读书数年,能做“今夫”、“且夫”,或“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滥调文章,而不能写通畅之家信,看普通之报纸杂志文章者,这是谁害他的?是谁造的孽?”①可见,小学作文的重要性,作文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而小学作文处于学生作文形态的萌芽阶段,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此改革小学作文教育才能使得学生奠定良好的作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和鉴赏水平。所以说,小学作文改革事关重大,对于改革的方向、目标、手段、方式等问题上便尤为重要,这也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语文水平。

2 体裁不限、注重实用

小学作文的改革是一项宏伟繁杂的工程,这不仅仅体现在国家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包括教材整改、课文内容修改、义务教育的培养方案等等,还包括着相应单位的实施程度,例如教师授课方式、知识拓展、学校政策、第二课堂等,只有学校以及有关教育部门多方面的结合和努力,众志成城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当然,对于时下小学作文本身而言,最根本的方法应坚持以“体裁不限,注重实用”为原则,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懂得生活常识,提高生活技能。

首先,教学方式上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创新教学方案。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能激发学生潜能,对作文而言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兴趣培养上,可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向往。在作文完成过程中,可适当采取诗歌、散文等文体,或以体裁不限为范围,拓宽文体范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表达自身对事物的理解。在作文的完成过程中,也可利用到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资源,让学生们主动去关注这些媒介语言,提高其关注程度,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发现生活,通过这些媒介载体来提高对新鲜事物的认知程度,进而丰富语言能力,更好地去完成写作。而在作文过程中,家长也应当起到监督、培养、指导等作用,这对学生的初级写作也有着必要的帮助,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这种体裁不限的要求,可以较为全面地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发掘学生不同文体领域的特长,从而遵循学生的学习动机,配合学生的兴趣发展。

其次,加强对作文实用性的学习,对日常应用文、实用文的学习。当前,我国教育界一直处于“重文轻笔”的现状,始终热衷于文学作品的学习和关注,这包括教材选文的文学性、教师思想的文学性、教育方案的文学性等特点,使得学生盲目地学习文学作品,而连日常的应用文写作、实用文写作都不会写,造成了只会写文学作品,实用文一概不知的局面。前文中刘半农先生的话语十分让人警醒,学生连日常的书信、请假条等实用文体都无法完成,这种教育怪状真是让人担忧,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竟然连日常的生活技能都不能保证,实乃贻笑大方。

曾在报纸中看到过这样的一个例子,某校学生由于身体不适,并向老师提出请假要求,而为履行学校有关程序,在办理请假手续中,学生不会写“请假条”,对称呼、内容、落款日期等格式一概不知,只是简单写道:“老师,我身体难受,想回家”。这种请假条的出现反映了当前小学作文教育的诸多问题,而这种局面也非学生的责任,而有很多原因。一方面老师对日常实用文没有言传身教,教导学生这门实用课程,没有充分利用到学生作文课的这个平台。另一方面,学校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这种以教材为轴,文学作品纵贯始终的语文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只是会写记叙文,对日常生活来进行描述,成为最初级阶段的文学作品。其题目也都为传统的“我最难忘的人”“我最难忘的事”“我的爸爸”……这些遗留下来的作文题目很难有所突破,缺乏创新性,使得学生接触到的都是繁文缛节的作文题目,而对于日常生活所需的实用文却不能掌握,连基本的格式都不知道。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实用性文的重视程度,重新规划作文文体比例,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从根本上丰富文体体裁,并能重视日常实用文的重要性。

最后,提高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改革措施的提出和完善都离不开有关教育部门的合理规范和宏观指导。学校应及时提出有效可行的政策和意见,并能监督教师教学开展情况,督促教师丰富课堂教案,丰富教学内容等。学校更应当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空间,积极丰富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在课外文化中体验真知,丰富学识。例如学习应该开展“手拉手互助联谊活动”,加强市县小学和农村小学的书信往来活动,小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个互帮互助的平台,打开心扉,进而学习“书信”这种实用性文体。并能定期开展联欢活动,通过文艺活动开展中,对活动策划方案、邀请函、节目单等相应文体进行学习,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有利于学生们在客观环境中获得真知,提高实用性文的学习和了解,进而提高生存技能,为以后的日常生活所需提供帮助。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作文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教育者应当避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积极修正教育方式的偏颇之处,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加强对不同文体的学习,尤其对实用性文的学习,从根本上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释

① 刘复.应用文之教授[M].半农杂文(第1册).上海:上海书店,1983.

上一篇:发酵料池栽培鸡腿菇技术 下一篇:电视民生新闻的问题和本质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