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消渴丸 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时间:2022-08-12 06:25:08

【摘要】 消渴丸是治疗糖尿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临床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随着消渴丸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多,它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加,为减少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从而对应用消渴丸的不安全、不合理的使用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使其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 合理使用消渴丸;防止不良反应

消渴丸是目前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应用较多的药物,而且疗效比较理想。该药是在中医古方的基础上加入格列本脲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功能。主治初发糖尿病,还用于治疗轻、中度及稳定型糖尿病。由于消渴丸价格便宜,降糖效果好,服用方便,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但有关消渴丸的不良反应时有报道,现就有关文献检索归纳综述如下。

1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反应是消渴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相关报道很多,严重程度不一,有昏迷、偏瘫、精神紊乱甚至死亡的报道。

1.1低血糖昏迷

刘秋兰等[1]报道有患者因服用消渴丸致低血糖昏迷,低血糖昏迷的诊断指标为患者呈昏迷状态,血糖2.8mmol・L-1,静脉注射50%葡萄糖60mL后患者神志逐渐转清。窦安翔等[2]报道消渴丸致低血糖昏迷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6~86岁,70岁患者3例,患者病程2~23a,平均病程9a。8例患者临床均有意识障碍,其中4例逐渐进入昏迷状态,昏迷前表现为精神异常2例,抽搐1例,表现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出汗心悸。其中有2例患者曾有偏瘫和病理反射阳性而怀疑脑梗死,经血糖检查证实为低血糖反应,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8例患者血糖均

1.2低血糖偏瘫

任广兴[4]报道消渴丸致低血糖偏瘫2例,均为男性,均因糖尿病服用过消渴丸。其中1例69岁,因糖尿病(血糖为11.1~13.9 mmol・L-1)服用消渴丸10粒,tid,后来查血糖为10.2 mmol・L-1。加量至20粒,tid,出现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右侧肢体偏瘫,浅昏迷,右侧肢体张力为0级,肌张力低,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左侧肢体正常,克匿格征阴性。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查血糖为1.67 mmol・L-1,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60mL,患者神志渐清醒,偏瘫完全恢复,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消失。另1例患者62岁,血糖12.8 mmol・L-1,服用消渴丸10粒,tid,后出现精神差、乏力、心悸、出汗,随后症状加重,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并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左侧肢体张力Ⅱ级,肌张力降低,右侧肢体正常,左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血糖2.3mmol・L-1,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60mL,病情好转,肢体活动完全恢复。祁福宏等[5]报道1例患者,女,51岁,发现糖尿病3个月,每日服用消渴丸5粒,后出现失语、左侧上下肢体偏瘫,肌力:左上肢Ⅱ级,左下肢Ⅳ级,双侧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阳性,头颅CT检查显示右尾状核有腔隙性脑梗死,B超显示双肾萎缩,给予脱水、纠正酸中毒等综合治疗,患者意识稍恢复,于8h后出现右侧上下肢瘫痪,肌力0级,渐昏迷,血糖2.0 mmol・L-1,确诊为低血糖,即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60 mL静脉注射,10min后意识渐清,问话可回答,四肢能运动,继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d后肢体完全恢复正常。

1.3 低血糖昏迷死亡

李运泉等[6]报道消渴丸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死亡5例,5例均为老年患者,其中1例空腹血糖8.12~8.34 mmol・L-1,在未复查血糖的情况下加大消渴丸剂量,导致低血糖昏迷。其他4例虽有用降血糖药的指征,但均在服消渴丸后7 ~13d死亡,后对5例患者进行血糖检查,结果证实极度低血糖昏迷是致死的直接原因。杨新荣[7]报道1例男性患者,74岁,空服血糖10.7 mmol・L-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为14.4 mmol・L-1。诊断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口服消渴丸每次8粒,tid,。2d后查空腹血糖为3.3 mmol・L-1,遂将消渴丸减为每次5粒,tid,嘱适当增加饮食。次日晚出现嗜睡,第三天早晨查房时患者昏迷,大小便失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鼻唇沟对称,四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生理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血糖1.3 mmol・L-1,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6×106・L-1,蛋白1.05g・L-1,氯化物115 mmol・L-1。葡萄糖0.6 mmol・L-1。迅速补充高渗出葡萄糖注射液,改善脑循环等治疗。虽然血糖回升,但昏迷未能改善,于72小时后死亡。

1.4低血糖致精神紊乱

刘德新[8]报道1例女性患者,63岁,因原发性2型糖尿病,血糖8.8 mmol・L-1,给予苯乙双胍25mg,tid;消渴丸10粒,bid,以控制血糖,4d后空腹血糖为5.5 mmol・L-1,停用上述两种降糖药,当日患者出现神志恍惚、呓语、幻视、幻听,两眼发直,双手无目的地在空中摸索,查血糖为1.92 mmol・L-1,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40 m L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500m L静脉滴注后患者恢复正常,复查血糖8.67 mmol・L-1。次日因空腹血糖为2.5 mmol・L-1,精神差,又给予葡萄糖注射液治疗2d,空腹血糖逐渐升高;后因空腹血糖增至10.21 mmol・L-1,又给予消渴丸5粒,qd,以此量维持治疗4d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精神紊乱症状,查血糖2.38 mmol・L-1,停药补充葡萄糖5d,血糖升至6.98 mmol・L-1,停止补充葡萄糖后血糖升至11.1 mmol・L-1,改用胰岛素注射,血糖稳定在7.4~8.3mmol・L-1,未再发生低血糖,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2过敏性休克

尹新明[9]报道1例女性患者,49岁,患2型糖尿病5a,门诊查尿糖为++++,给予消渴丸5粒口服,0.5h后患者出现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头晕、大汗淋漓、四肢发冷而急诊入院。体征: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湿冷、神志尚清、呼吸急促、心音低钝、心率150次・min-1,呼吸频率30次・min-1,血压60/30mmHg(1 mmHg =0.133kpa)、脉博细数无力。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吸氧、保温,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多巴胺20 mg+间羟胺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 L静脉滴注,30滴・min-1;同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 L,丹参注射液20mL、胰岛素16U、碳酸氢钠80m L静脉滴注。1h后血压逐渐回升,约3h后血压为120/75 mmHg、心率84次・min-1,呼吸正常。病情稳定后测得空腹血糖为7 mmol・L-1,未见血糖降低。经询问,患者既往无磺胺类药物致变态反应史,也无服用甲苯磺丁脲类药物(消渴丸)史,可见过敏性休克为消渴丸所致。

3严重脱发

齐学林等[10]报道1例男性患者,57岁,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消渴丸口服,每次7粒,tid。3d后空腹血糖尿15.4 mmol・L-1,于梳头时发现脱发,未在意,消渴丸加服至每次10粒,tid。3d后空腹血糖降至9.8 mmol・L-1,见脱发加重,呈束状。请皮肤科会诊,排除皮肤病,考虑药物所致,停用消渴丸,改用格列齐特,每次80mg,bid;二甲双胍每次0.5g,tid。服用一周,脱发减少,1个月后空腹血糖降至7.0 mmol・L-1,又改用消渴丸,每次10粒,tid,3d后又开始脱发,再次停用消渴丸后脱发停止。

4讨论

消渴丸中除黄芪、生地、天花粉等中药成分外,还含有格列本脲(每粒含0.25mg),前3种中药成分在治疗糖尿病时起铺助作用,真正起降血糖作用的是格列苯脲,其降糖作用治疗量范围大,作用强,体内血药浓度半衰期为12~24h。服药后15~20 min血糖开始下降,90 min达到高峰。药效可维持24小时。代谢产物有50%从肾脏随尿排出,另50%随粪便排出。由于维持时间长,易引起低血糖昏迷,尤其是对老年人。因老年人摄食少,抗胰岛素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障碍均可诱发低血糖反应,再者老年人易于发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故急性低血糖症状可以被掩盖。低血糖昏迷如持续>6h则可引起不可逆性大脑功能损害,主要是神经元广泛变性、坏死,大小神经胶质细胞浸润。神经系统中大脑皮质、海马旁回、小脑、尾状核、苍白球处低血糖导致的损害最为明显[11]。糖尿病肾病出现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应避免使用消渴丸,因其中所含格列本脲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引起蓄积中毒而导致糖尿病昏迷。在使用消渴丸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水平。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磺胺类药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者应慎用消渴丸,特别是一些超敏体质的患者更应禁用。

参考文献

[1]利秋兰,张栋梁.消渴丸致低血糖昏迷3例[J]. 医师进修杂志,1997,20(2):106.

[2]窦安翔,梁丽娟,杨欣. 消渴丸致低血糖昏迷8例临床分析[J]. 吉林中医药,1999,8(1):31.

[3]赖福生,赖新民,黄剑. 消渴丸引起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昏迷6例[J].江苏医药,1997,23(5):353.

[4]任广兴,消渴丸引起低血糖致偏瘫2例[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6(3):432.

[5]祁福宏,孙德勤,鄢淑芳.小剂量消渴丸致重度低血糖脑病1例[J].临床误诊治,1994,7(5):228.

[6]李运泉,叶梅樱,李民华.消渴丸致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迷死亡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2,7(40):349―350.

[7]杨新荣.小剂量消渴丸致低血糖昏迷死亡1例[J].医药导报,1999,18(4):293.

[8]刘德新.小剂量消渴丸致精神紊乱1例[J].中国厂矿医学,1997,10(2):143.

[9]尹新明,罕见消渴丸致过敏性休克1例[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9):1448.

[10]齐学林,翟晓一. 消渴丸引起严重脱发1例[J].现代中医学. 2003,15(2):18.

[11]梅凤君,刘青蕊,赵静霞,等. 低血糖引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例[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5(2):107.

上一篇:肾结石的中医诊疗 下一篇:张仲景几种肛肠病常用中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