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良好班风的建设

时间:2022-08-12 06:22:48

浅谈良好班风的建设

摘 要 良好的班风不仅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质量,而且直接影响校风建设及学校的社会声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理清思路,抓好关键时期。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培育、引导,必须从目标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管理、量化管理几方面努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班风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5-0005-02

班风是一个班级的全体师生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群体的共同努力所形成的一种行为风尚、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良好的班风不仅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质量,而且直接影响校风建设及学校的社会声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并理清思路,抓好关键时期,营造出良好班风,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夯实根基。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风,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正确认识班风

班风主要包含班组价值观、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舆论三方面内容。(1)班级价值观是班级群体区分事物的好与坏、对c错、可行与不可行的共同观念。它主要体现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的精神境界、理想和是非标准。它是班风的核心,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具有支配作用。(2)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把班级价值观化为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条文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作出了指令性的约束性的规范,它包括:学习、考勤、考试、生活、卫生、纪律等规章制度,作为一种硬约束,可以促进班级成员理智地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效地限制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因而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价值观得以巩固和实现,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重要保证。(3)班级舆论是班级成员依据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和现象作出的是非评价。它通过无形的约束使班级成员调整自身的思想行为,正确的班级舆论与班级规章制度一起,确保班级价值观和良好班风得以实现和形成。

良好的班风对班级产生直接影响,表现为具有: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整洁得体的仪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整洁卫生的教室、宿舍环境;井然有序的生活节奏和习惯等。

二、把握良好班风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何搞好铁路高职院校班风建设,笔者认为应从班风形成的特点和铁路高职院校办学实际两方面去考虑,把握住班风形成的关键时期。首先,应把握班风的孕育期。第一学期是关键。每个新生在新的环境和新的群体中都要经历适应期。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指对学校本身和周围环境的适应。一般来说,新生对外在环境的适应会容易些,但是新生对新群体的适应,则要复杂得多、因难得多。它包括新生如何适应新群体的行为规范,如何调整自身不符合新群体规范的行为,如何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新生对新群体的适应对班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班级是新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形成新的群体的最基本单位。在新群体中每个新生都力图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相互了解,相互适应,调整自身的行为。努力被新群体的成员所认同、接纳,在新的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新群体的可塑性很大,在人际关系的重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去约束、规范成员,对班风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是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新的班级群体中占主导地位,那么班风就会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相反,不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占主导地位,班风就会朝消极不良的方向发展。而且班风一旦形成,要扭转改变它,并非易事。因此,良好的班风形成不是自发的,它需要培育和引导。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班级群体形成的初期就应运用正确的工作方式,强有力的管理方式,使班风朝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使学生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高职院校办学方式多样,生源也多样,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状况,决定了班风建设更应从第一学期抓起。目前,不少学校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办学方式多样,如我校生源有多种,有通过自主招生的,其中有中职升高职的“3+2”等办学模式;也有通过普通高考进来的,生源却来自国内十几个省份;还有通过企业招聘,成立的“订单班”。学生受到教育的时间长短不同,受教育环境不同,要求高低也存在差别,如果班级成立的第一学期班风没抓好,一经形成,要在以后学期扭转它就要花很大的力气,工作难度就更大了。可以这么说,第一学期班风的状况对以后在校的班风状况起决定性的作用。与非铁路院校相比,具有半军事化职业要求的铁路职业院校的班风建设就更为紧迫。此外,上面提到的几种办学方式进校时由于经历不同,各类型新生的政治、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学校环境的适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有“中职”升“高职”的“3+2”等办学模式的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相对来说较成熟,但由于中职生原来所就读的学校与本校存在一定的文化空间、各种管理的差别: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存在一个重新适应新的学校生活,不断调整自身不符合新的校规的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的问题。“订单班”与“非订单班”,政治思想素质存在一定的距离,面临重新适应新群体问题,且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为目标不同,自身的素质就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在学校的大环境中会相互影响,作为学生工作者应因势利导,尽快帮助不同类型的新生在进校的第一学期的较短时间内适应这些转变,这样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尽快形成。

三、加大管理力度,促进良好班风形成

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培育、引导,从管理的角度看加大力度,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目标管理。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明确的班级奋斗目标,统一规范班级成员的思想行为,并将其与学生个人奋斗目标融为一体,并形成不同层次的目标系统。班级凝聚力,受同学对班级目标认识因素的影响,在班级中,同学的个人需要、期望、能力、理想是不同的,因而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不能统一是常有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就要了解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的联系,增强同学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从而调整个人需要、个人目标,去完成班级的统一目标。为此,班级的目标一定要由全体同学讨论,充分酝酿,不仅应让大家了解,而且更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取得共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结合班级实际,把学校的要求,班级日标,变成同学的自觉行动,使大家达到心理一致、认识一致、同心同德,一心一意去做好班级工作,实现班级目标。

(二)民主管理。就是调动和发挥全班学生和干部的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班级成员积极参与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依靠集体的聪明才智把班级搞好。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信任班干部,大胆放手让班干部独立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增强他们的自理自主、自强自律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让班级一般成员参予班级的管理,鼓励大家献计献策,认真采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使班级成员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的民主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自律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班级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尤其是关键时刻,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各种矛盾,克服各种困难,及时总结经验。

(三)制度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管理必须通过实施必要的规章制度来实现。没有制度,便不可能有管理。建立和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一项基本建设。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建设,必须具有全面性,导向性,权威性和科学性。全面性是指班规必须包括学习、考勤、考试、生活、卫生、组织纪律、班级干部岗位责任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导向性是指班规要要有利于促进全班同学积极向上,压邪扶正,树立良好的班风;权威性是指班规应具有对违反制度者的处罚措施和办法,做到令行禁止;科学性是指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必须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作用,而不能相互矛盾,抵消、排斥。实现制度管理既可使班级成员有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又可以促使班级成员理智地自觉地遵章守纪,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制止少数学生的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倾向。班级规章制度关键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都要指派专人负责,督促检查贯彻执行。要抓严、抓实、抓细、抓到底,归根到底就是要从严按章治班。

(四)量化管理。它是制度管理的直接体现形式。为实现班级奋斗目标,应将班级奋斗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各项具体的量化措施。这将有利于增强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可以首先把班级对小组、个人的各项要求合理量化,而后组织小组、个人参加达标积分比赛,定期公布各自的得失分数、情况及原因,以一学期作为一个竞赛周期,计算小组、个人的总分。比如:对操行分的管理实行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态度、遵纪守法、生活作风等的量化;对班级学习成绩实行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比率的量化等,把各项量化指标作为衡量班级总体状况的重要参照系数,对班级进行全面管理,并确定出学年各项先进个人和优胜小组,更作为发展学生党员、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的重要指标。日常还可以通过同学得失分情况,较准确的掌握每个同学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这种管理方法是小组、个人目标明确,检查公布及时准确,小组之间,个人之g竞争激烈,先进、落后形象直观。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工作者从总体上了解班级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更好地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参考文献:

[1]金鹏程.浅议高校的班风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1999,(2).

[2]杨玲玲,丁振国.论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J].中国地质教育,2006,(1).

[3]李伟文.高校新生年级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2).

上一篇:刍议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下一篇:教师如何练好内功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