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时间:2022-08-12 06:03:15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语文的感染熏陶作用,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组织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德育的渗透,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艺术形象;教学情境;课外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语文的感染熏陶作用,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句话明确说明了利用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将语文课程与德育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下面,我就从创设浓郁的德育氛围、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组织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这三方面,对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阐述和说明,以为广大语文教学同仁在德育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一、充分利用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具有强大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艺术形象,作为语文教师,应对这些艺术形象进行充分挖掘,以创设出浓郁的德育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洗涤。

比如,七年级下册中《邓稼先》这篇文章,既属于一篇文质彬彬的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具有传统眼光和历史视野的人物传记,

杨振宁先生用大量语言描写了一个具有崇高情怀和奉献精神的邓稼先这一人物形象。那么,面对这篇篇幅较长、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的课文,我们该采用何种措施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呢?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思考,我决定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在“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一节,我让学生尝试找出描写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的句子,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这段可以看出,奥本海默是一个卓绝群伦却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人,所以大家对他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而在“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这一段落中,我们则看到了一个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不卑不亢的邓稼先,他也由此受到了世人的尊敬和爱戴。然后,在“我不能走”这一节,我则带领学生对邓稼先先生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进行了重点分析:邓稼先在身处险境时,仍然能说出一句“我不能走”,可见邓稼先先生具有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和立志报答祖国的决心和信念。这样,我通过充分利用具有强大感染力和说服力的邓稼先这一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在这一人物的感染中,学生也升华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二、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刻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

对学生进行德育,若是我们采用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的语言讲解方式来进行,既无法将学生引入到文章特有情感的思想情境中,我们也无法获得理想的德育教学效果。所以,面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却又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课文情境,我们可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其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深刻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中《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对于斑羚飞渡的具体情境,作者运用大量篇幅和语言进行了刻画描写,若我们只是让学生依靠阅读这些文字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还具有一定难度。于是,我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了斑羚飞渡这一情境的视频,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年轻斑羚成功飞渡的画面便真实、生动地呈现在了学生眼前,学生也都为眼前壮观、悲惨的场面所震撼了,他们一言不发、表情严肃地注视着投影屏幕……这样,我通过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斑羚在生死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爱护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

三、组织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思想品质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活动,并不能靠语文教材中十几篇文章就能完成,所以,每当在课堂上学习了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文章,我们还应及时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升华。

比如,在学习了描写父子情、母子情的文章如《背影》《我的母亲》之后,我们可在班里举办以“向父母致敬”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树立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报答父母的决心;在学习了语言精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散文如《春》之后,可以举办绘画比赛,让学生把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画面画下来,从而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春天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总之,身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在语文课堂这一阵地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德育的渗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既掌握专业语文知识又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2(07).

[2]俞红艳.浅谈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02).

上一篇:探析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的几点思路 下一篇:对高中数学教师评价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