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赤眼蜂与大灰食蚜蝇对大棚草莓桃蚜的生物防治效果评价

时间:2022-08-12 04:48:03

玉米螟赤眼蜂与大灰食蚜蝇对大棚草莓桃蚜的生物防治效果评价

摘 要:从玉米螟赤眼蜂和大灰食蚜蝇的生存特性入手,阐述它们对大棚草莓的防治原理。针对防治效果,对防止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其各自防治的优、缺点。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 大灰食蚜蝇 桃蚜 生物防治 评价

中图分类号:S4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94—02

1 相关介绍

1.1 玉米螟赤眼蜂的介绍

玉米螟赤眼蜂是我国亚洲玉米螟的优势卵寄生蜂(张荆等,1991),此蜂在不同生境中的自然分布与种群消长明显不同(周大荣等,1997)。玉米螟赤眼蜂喜好生活于早地,有时发现于早地附近的水稻田内。寄生于玉米螟及近似于玉米螟的螟蛾科昆虫卵中,也寄生于刺蛾科、卷蛾科卵中。室内可用米蛾卵进行大量繁殖,但难寄生于柞蚕、蓖麻蚕等卵中,寿命长短与温湿度的关系密切。

不同的温湿度组合,导致玉米螟赤眼蜂寿命有很大的差异性。总的趋势是在不同组合中温度越高,玉米螟赤眼蜂的寿命越短;同时寿命最短的温湿度组合为35℃,与相对湿度29%, 只有0.50天;寿命最长的组合是20℃与相对湿度85%,此时寿命是2.50天。

1.2 大灰食蚜蝇介绍

灰食蚜蝇成虫体长9~10毫米,眼裸,腹部黄斑3对。头部除头顶区和颜正中棕黑介绍色外,大部均棕黄色,额与头顶被黑短毛,颜被黄毛触角第3节棕褐到黑褐色,仅基部下缘色略淡。小盾片棕黄色,毛同色,有时混以少数黑毛。足大部棕黄色。腹部两侧具边,底色黑,第2~4背板各具大形黄斑1对;雄性第3、4背板黄斑中间常相连接,第4、5背板后缘黄色,第5背板大部黄色,露尾节大,亮黑色。雌性第3、4背板黄斑完全分开,第5背板大部黑色。腹背毛与底色一致。

1.3 桃蚜

桃蚜属半翅目,蚜科。别名腻虫、烟蚜、桃赤蚜、油汉。桃蚜一般营全周期生活。

早春,越冬卵孵化为干母,在冬寄主上营孤雌胎生,繁殖数代皆为干雌。桃蚜的繁殖很快,华北地区一年可发生10余代。桃蚜靠有翅蚜迁飞向远距离扩散。一年内有翅蚜迁飞3次。

2 玉米螟赤眼蜂与大灰食蚜蝇对大棚草莓桃蚜的防治原理

保护天敌生态防治原理。蚜虫的天敌很多,主要有瓢虫、食蚜蝇等。在自然情况下,天敌对蚜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天敌大发生期喷洒高剧毒农药,天敌就会被大量杀死,这样天敌失去了控制能力,反而蚜虫会大量发生。

因此,少用高毒、剧毒的农药,多用高效低毒广谱新型百花园内吸杀虫剂,对天敌危害小,可以有效地防治蚜虫发生。

总之,只要注重关键时刻综合防治,准确测报,科学用药,喷洒周到细致,蚜虫就不会对桃树产生危害。

3 玉米螟赤眼蜂与大灰食蚜蝇防治桃蚜的具体措施

3.1 玉米螟赤眼蜂防治

桃蚜等害虫严重危害大棚草莓的生产,危害严重年份产量将减半。玉米螟赤眼蜂防治桃蚜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具有安全、无毒、无农药残留等特点,而且使用方法简单、防治成本低、防治效果好,能有效提高大棚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改善田园生态环境。据初步估算,仅此一项措施,每亩可减少农药施用量将大大减少,有利于大棚草莓的绿色健康,富集作用不会太明显,人类吃后,相对而言在体内的富集作用不是很明显。

赤眼蜂,顾名思义是红眼睛的蜂,不论单眼复眼都是红色的,属于膜翅目赤眼蜂属的一种寄生性昆虫。赤眼蜂的成虫体长0.3—1.0毫米,黄色或黄褐色,大多数雌蜂和雄蜂的活动是在寄主体内完成的。它靠触角上的嗅觉器观寻找寄主。先用触角点触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把卵产在其中。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桃蚜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峰种,一般在桃蚜成虫产卵始期,向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赤眼蜂将卵产在桃蚜卵内,使虫卵不能孵化成幼虫,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释放于田间的赤眼蜂在经过10—12天后,子代蜂羽化后,继续寻找新的桃蚜卵寄生,一般子代赤眼蜂在田间控制玉米螟的作用能持续时间较长。

确定释放赤眼蜂最佳时期,做好虫情预报是关键。应根据当地越冬代幼虫的羽化进度,根据虫情调查情况,做出放蜂计划,保证蜂卵相遇。成虫产卵的初期是赤眼蜂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准确地把握桃蚜生长发育情况,及时收集和分析桃蚜有关信息,并根据各地的不同的气候等因素,结合当时的气象预报资料,确定各地的最佳防治时间。

采用玉米螟赤眼蜂技术要达到预期防治效果,必须掌握放蜂时间和方法,主要技术要点包括:

(1)释放时间:蜂卵相遇是关键。赤眼蜂是卵寄生蜂,必须保证释放的赤眼蜂与害虫的卵相遇。(2)释放量:每亩释放2万头,平均分城两次进行集中释放。在第二代玉米螟产卵初期和盛期第一次放赤眼蜂,同时隔5—6天放第二次。(3)释放方法:每亩设置一个释放的地点,距地边约12米处为第一放蜂行,之后每隔25米再设置一个放蜂行;每一个放蜂行的第一放蜂点距地头13米,以后每隔26米设一放蜂地点。具体方法为:将放蜂袋用牙签莂在玉米植株中上部叶片背面。(4)注意事项:放蜂袋一定要挂放牢靠,防止脱落;禁止将赤眼蜂袋在高温日晒下存放,严禁与农药等有毒、有味物品混存或混运。

3.2 大灰食蚜蝇对桃蚜的防治过程

大灰食蚜蝇幼虫捕食棉蚜、棉长管蚜、豆蚜、桃蚜等,这就是大灰食蚜蝇防治桃蚜的关键所在,他们之间所有食物链关系。具体的防治方如下:

3.2.1 加强预测预报

(1)有桃蚜迁飞的调查。鉴于桃蚜传毒导至病毒病的危害远远高于其本身吸食造成的为害,因此,监测有桃蚜向大棚农作物园区的迁飞十分重要。通常采用黄皿诱测法。选用黄色中号搪瓷碗或塑料盆,在调查大棚农作物园区周围开阔的空地上,距地面20厘米设置,盆内装入0.1%洒精小瓶中携回室内镜检。一旦发现有翅蚜数量陡增,即应采取防治措施。

(2)大棚草莓桃蚜数量消长调查。对被调查大棚农作物园区抽样调查50菜析,依作物不同生长期,可做全株检查(如苗期),或抽查规定的第几片叶或用事先准备好的定格框围形式阔的空地上,距地面20厘米设置,盆内装入0.1%浓度的中性肥皂水,定期检查,对白菜地从播种前一个月至包心期每5天调查一次,用毛笔或小网将落入盆内的蚜虫捞出,识别种类,统计虫数,如大棚农作物园区鉴定有困难,可装入70%洒精小瓶中携回室内镜检。一旦发现有翅蚜数量陡增,即应采取防治措施。

(3)大棚农作物园区蚜虫数量消长调查。对被调查大棚农作物园区抽样调查50菜析,依作物不同生长期,可做全株检查(如苗期),或抽查规定的第几片叶或用事先准备好的定格框板检查若干空格内的蚜虫数。也可使用机动取们器将调查株的蚜虫全部吸入小管中或使用毛笔氢蚜虫全部扫入洒精瓶中携回室内考察。在完成蚜虫空间分布型等许我基础研究的大棚农作物园区内,也可采用“零频法”调查,更为简便。在蚜虫猖獗的年代或地区,可采用病害调查使用的分级指数调查法。依据抽查结果,并考虑作物生长善及损害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治措施。

3.2.2 药剂防治

由于蚜虫繁殖快,蔓延迅速,必须做出及时防治,因此一般采用的是化学药剂防治的方法。但蚜虫多着生在心叶及叶背皱缩处,药剂难于全面喷至,所以,除要求在喷药时要周至细致之处,在用药上应昼选择兼有触杀、内吸、熏蒸三重作用的农药,如国产50%抗蚜威,或英国的辟蚜雾(成分为抗划威)50%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具有特效,并肯选择性极强,仅对蚜虫有效,对天敌昆虫及桑蚕、蜜蜂等益虫无害,有助于田间的生态平衡。

3.2.3 银灰膜驱蚜

为避免有翅蚜迁入菜田传毒,可将要保护的菜田,间隔铺设银灰膜条,在播种或定植前就要设置好,以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王玉玲,肖子清.中国赤眼蜂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1998,14(1):43—45.

[2] 康丽娟,李树武,宋铁成.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02).

[3] 刘建斌,崔永惠,高俊峰,等.大灰食蚜蝇的生物学特性观察[J].吉林农业科学,2005,30(1):38—39.

[4] 詹根祥,梁广文.中国赤眼蜂研究和应用的历史与现状[J].江西农业学报,1999,11(2):39—46.

[5] 李友莲,李秀岚,魏清霞.红蓼提取物对桃蚜的杀虫活性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4(3):234—236.

[6] 赵秀梅,张树权,李维艳,等.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J].作物杂志,2010(02).

上一篇:研究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探析 下一篇:合理确定机械加工余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