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西傩舞的发展

时间:2022-08-12 04:20:36

浅谈江西傩舞的发展

摘 要:江西傩舞发展至今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其舞蹈题材相对丰富,种类繁多,又被称为“赣傩”。江西傩舞在中国的傩舞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傩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赣傩被称作是中国傩文化的活化石,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广泛文化的共同特征,更是因为它是一种地域文化,发展千年并且不断传承至今,形成具一格的特色地方文化,了解江西傩舞的历史及其发展现状,不仅可以推动对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能促进对相关文化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江西傩舞 赣傩 起源和发展 特征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当前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文化趋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民俗文化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开发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文化多元化的保护,也是保护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

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傩文化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等石器上雕刻的祭祀图腾等。傩舞与挪舞同音,意为假面跳神,作为民间传统文化遗产,起源于中国原始时代,主要是祖先在狩猎、祭祀宗教、战争冲突过程中的产物。中国傩文化从早期驱妖除魔,逐渐转变成现在的求福、驱邪、庆祝的民间舞蹈,多于年初一至正月十六期间进行表演,其舞蹈形式保存完好。

一、江西傩舞的起源

江西傩舞是中国傩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组成形式相对具有特色,又因为赣傩在舞蹈种类上形式多样,起源相对悠久,因此,山西被誉为中国傩舞的发源地,赣傩也就成为了中国傩文化的活化石。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赣傩吸取了多种舞蹈的长处,并且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江西特色文化,

二、江西傩舞的发展

江西是中国傩文化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傩文化可查记录最早载于殷墟甲骨文的卜辞中,这种舞蹈起始于先祖们对图腾的信仰,经过千年的演变又变成巫教中的一种祭祀仪式,发展至今成为节日、庆典等祭祀仪式。由于跳傩舞的目的就是驱赶恶魔、邪气等,因此在仪式上人们多带有面具,舞姿凶猛。

江西的傩文化最早始于上周石器,在《金砂余氏族谱・傩神辨记》中有记载。据载当时的傩舞主要是为了规避战争、自然灾害等。江西傩文化兴盛于两宋时期,在南丰的一位诗人刘镗所做古诗《观傩》中记载了当时表演的盛况,同时也为江西傩文化的研究提供详细的历史依据。

江西傩舞的发展更为繁荣的时期是明清时期,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傩舞表演风格也有所不同,如宜春的特色傩舞“闭口傩”,武宁独特的“傩歌”,南昌独具特色的“大傩”等等。这些不同区域具有的不同表演风格为江西傩文化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江西的傩舞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其表演形式也因地区不同而不同。例如,根据表演形式划分,有文傩和武傩之分。前者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在文傩表演中,场面严禁并且复杂,并且动作相对传统;后者与文傩恰恰相反,表现形式较为奔放,具有强烈的激情和节奏感,其动作富有表现力。此外,江西傩舞还可以根据表演参人数划分为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群舞等。

三、江西傩舞的发展特点

对于传统的傩舞音乐形式,以江西南丰为例,该地区的傩舞主要表现形式是“圆傩”“搜傩”“起傩”等,在南丰的石邮村沿承下来。其表现形式粗犷又不失神秘。江西傩舞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等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动力特征独特

傩舞原本就是起始于祖先崇敬图腾、祭祀驱魔等活动中,在祭祀大地图腾的过程中表现相当奔放,给人一种活泼热烈的感觉,富有表现力,节奏感极强,通过身体的变化如脚勾或者手拉等构成了变化多端的独特动力结构,同时通过肢体的运动能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在江西不同的区域傩舞的表现形式不同,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都是根据一个小故事进行改编来讲述,在傩舞中通过晃头、摆肩、踢腿等姿势进行表现,整个身体呈现出快速的动律特征。

(二)、表现形式多样、节奏变化多端

傩舞的律动、节奏和它的形式多样的美学特征之间紧密关联。它通过对细节部位的节奏感进行处理,从而产生如抖肩、晃腿等舞姿。在傩舞表演中,其舞姿动作一般都是渐渐加快,铿锵有力,动作力度不同却没有间断感,一连串的动作连贯有力,点线分明,形成热烈、激情的风格特点。

(三)、表现力度变化强弱分明

傩舞舞蹈力度的大小表现是表演好该舞蹈的关键,一般来说力度强弱的变化都是根据重心的变化来实现的,同时改变表演者的情绪,来增强或减弱发力,从而彰显丰富的思想情感,使得刚柔效果并济,如相对庄重严肃的傩舞动作就需要由弱到强迸发力量,而相对柔和的舞姿动作就要求表现力度逐渐变弱。

(四)、气韵递增

由于傩舞的舞姿是由一个方向的动作做出一个连贯的上下翻转动作,在此过程要求气韵递增,和人体正常的律动刚好相反,非常形象地突出“傩”的特征。

江西的傩舞除了以上特征,在音乐和服装表现上也独具特色。在音乐表现上,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发展至今,其主要形成了以锣鼓为主,伴奏乐器如唢呐、笛子、大鼓为辅的形式,其表现旋律通常以小调为主,简单不失朴素,苍劲有力、古朴内敛,将傩舞的神秘、朴素、强烈等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服饰表现上来看,江西傩舞发展至今,继承了传统的古傩红头巾、红裙子以及绿袖套等,还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宋傩“绣画色衣”,同时将戏曲中的一些服饰特色纳入傩舞门类,如红袍马甲制、戎服披甲制等不同样式,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傩舞服饰。

四、江西傩舞的传承发展

傩舞作为我国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由于其申遗的成功使得这个民间传统重新焕发活力,犹如向傩文化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是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在这个古老的舞蹈艺术焕发青春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管理协调不当、傩舞表现较为传统缺乏创新、传承方法单一,并且由于傩文化和其他文化相对疏远,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思考,沿着申遗成功这一良好势头更好的发展傩文化。

(一)、协调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傩舞是一门古老的舞蹈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发展中涉及方面较广,例如要表演一场傩舞演出,需要做到交通、宣传、文化等不同地方部门的共同协助,因此要充分协调地方政府各职能发挥积极作用。

(二)、积极发展傩舞多渠道创新

创新是一门文化或者艺术传承之今不竭的动力,如果只靠着政府的保护,也只能靠着吃老本勉强存活,因此要针对傩舞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在新的时代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傩文化。只有通过自身的创新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变化的审美需求,获取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三)、充分融合傩文化和传统文化

傩舞之所以存在千年,就是因为和其他民俗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傩舞艺术长久发展,就必须将其融入到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充分结合传统文化的优势,让二者有机结合,创新发展渠道。

五、结语

江西傩舞作为一个古老的舞蹈文化,承载着中国古老的祭祀仪式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发展至今天,充分表现了民间对傩舞的喜爱,在新的时代,傩文化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要求。我国应该顺应民俗文化发展的大潮流,积极鼓励更多爱好者参与到傩文化的发展进程中。

参考文献:

[1]从南丰傩舞进校园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传承[D]. 聂冰心.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南丰傩舞的体育渊源及其发展[J]. 秦琴,杨晓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

[3]基于民俗变迁理论的村落民俗体育流变的田野考察[D]. 谌祖霞.江西师范大学 2013

[4]论南丰傩的宗教仪式及其文化内涵[J]. 谢庐明,席长华.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作者简介:

王慧,籍贯:江西上饶,出生年月:1995.7.29, 工作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所在城市邮编:510000。

上一篇:浅析城镇化剩余劳动力如何就业 下一篇:智能手机安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