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教学方法成就生动的音乐课堂

时间:2022-08-12 04:02:54

多样的教学方法成就生动的音乐课堂

摘 要: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多种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儿童从艺术的角度来认识世界,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在美的熏陶中成为爱美的人;以优美动听的音响,轻盈明快的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精神焕发,情操高尚,聪颖敏捷,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故事 电教媒体 比喻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儿童将作为艺术活动的主人,到艺术活动中去学习认识自己和表现自己”,这是加德纳和阿恩海姆的观点,在音乐教学中,这代表了当代儿童艺术教育观念的一种新潮流。怎样让儿童自由自在地遨游于音乐课堂的海洋中,让美好的音乐与快乐同在呢?我认为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多种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儿童从艺术的角度来认识世界,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在美的熏陶中成为爱美的人;以优美动听的音响,轻盈明快的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精神焕发,情操高尚,聪颖敏捷,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故事引导,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

故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将故事升华为歌曲或将歌曲转化为故事,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图片、音像等方法运用电教媒体展现给儿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入情入境地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如《保护小羊》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单,讲述了大象、狗熊、小刺猬、小猎狗帮助小羊赶走了大灰狼的故事。于是我先向学生展现了动画图片:2只正在做游戏的小羊;接着依次出示大灰狼、大象、狗熊、小刺猬、小狗的图片,请学生当编导来编个故事;最后将学生创编的故事《保护小羊》进行演唱,强化学生的喜悦和成就感。

二、电教辅助,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童话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尤其是少年儿童很容易沉浸在童话世界里。我们应运用电教媒体营造童话氛围,让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有所提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使他们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

如《小红帽》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故事情节大家都熟悉,歌曲也都会唱,在教学中总会感到乏味,可是借助电教媒体就不一样了。

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大家看到了鸟语花香的大森林,各种小动物跑来跑去好不自在,这时小红帽提着小篮子要去看外婆,突然她停住了脚步:“同学们,你们想和我一起去看外婆吗?”“想。”“那我可要考考你们!”“好”……来到了外婆家发现大灰狼吃了外婆,伤心的小红帽向学生求救……在小红帽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共同努力,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视唱、节奏练习等)。通过虚拟和现实的互动,学生不知不觉地进行了各种练习,同时对歌曲的情感、审美感知也得到了升华。

又如《我是少年阿凡提》这首歌曲中的主人公“阿凡提”大家都有所了解,也看过关于他的动画片,可大家看到的都是中年阿凡提,对少年阿凡提了解甚少,尤其是在歌曲中有一段“谁要打鸟儿、谁要捉青蛙、谁要折断花和树,我可对他不客气”处要进行创编,如何让大家发自内心地为少年阿凡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所钦佩,且创编出很好的歌词呢?运用电教媒体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于是我下载了这首歌曲的Flash,学生为制作精细的动画所吸引,看到了少年阿凡提保护生物、环境的身影,欣赏到了美妙的音乐,都为少年阿凡提叫好,歌曲学习及歌词的创编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如在欣赏课《洪湖水浪打浪》的教授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对歌曲的了解,我下载了器乐曲《洪湖水浪打浪》、由宋祖英演唱的《洪湖水浪打浪》和影片《洪湖赤卫队》的视频片段。在欣赏过程中,首先我没有过多地解释,而是直接播放了歌曲《洪湖水浪打浪》,学生私底下都笑,觉得很好玩,然后我讲述了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并播放了一段视频。当洪湖赤卫队员划着小船唱着《洪湖水浪打浪》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很认真地观看着,仿佛回到了战火硝烟的那个年代,感受到了洪湖上人民生活的疾苦,也感受到了歌曲的美妙,而在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洪湖水浪打浪》后,大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首歌曲,也为歌曲的魅力所折服。最后我让学生模仿视频中的人物划着小船轻声哼唱着《洪湖水浪打浪》,学生争先恐后地积极参与。

三、以拟人、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理解

乐理知识往往比较单调复杂,如果靠单纯的讲解,学生不但不容易理解,反而会觉得枯燥无味,因而在借助教具的同时,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明了。如在课堂上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时,我先提问:“自然界中,哪些声音有渐强、渐弱的规律?”这时学生觉得好奇,努力挖掘想象空间,说:“火车进站时,声音会由响慢慢转弱。”“小马从远处跑来又跑到很远的地方。”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异常活跃,说出了许多生活中有关的一切现象,还会说出风声、雨声、远处驶来的汽车轰鸣声等各种声音。在介绍休止符时,我以拟人化的口气说:“小音符一直唱个不停,她可辛苦了,有时也要休息一下,她很累的时候就会休息好几拍,或者休息一拍,不怎么累,就会轻轻地吸一口气,就是休止半拍。”在认识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时,我用母鸡下蛋“咯咯哒”和小马跑步“哒哒哒”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会觉得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很有意思,不知不觉就在寓教于乐中汲取知识。由厌学到乐学,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

[2]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构建具有文化内涵的美术课堂 下一篇: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