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病理实验教学质量

时间:2022-07-02 05:27:11

如何提高病理实验教学质量

摘 要: 病理实验课是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好病理课至关重要。本文作者通过介绍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几点方法和体会,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病理实验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病理实验 教学方法 体会 教学质量

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为主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中间枢纽,对学生今后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病理实验教学通过对大体和镜下组织切片的实践观察,不但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病理理论课的内容,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病理实验教学质量是病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我谈谈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1.培养创造性思维

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积极敏锐的观察力、创造力、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敢于怀疑批判的探索精神,[1]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病理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对问题的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比如,我们给学生一个临床病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集体讨论和查阅资料等各种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并找到支撑这个结论的依据。这样的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探索真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组织学与病理学相结合

要想对一张病理组织切片作出正确的诊断,首先必须掌握正常的组织结构,只有将正常组织形态与病变组织形态区分开来才能进一步进行诊断,所以要想学好病理学首先要掌握组织学。[2]比如说,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的一个重要鉴别点就是看癌组织侵犯深度:癌组织仅仅局限于上皮内,未突破基底膜者称为原位癌;而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者即称为浸润癌。如果学生对正常的组织结构不清楚的话,要想对二者进行鉴别就很困难。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妨先带领学生复习一下相关的正常组织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讲解病理学内容,这样通过二者的比较,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出病变,并能对病变特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锻炼观察力,以及对内容的归纳、整理和比教等各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开展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而启发式教学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对问题进行比较等方法来进行实施。比如说在讲到梗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心、脾等器官是贫血性梗死,而肺和肠则是出血性梗死?两种梗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到底是什么?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的同时必然要对梗死发生的条件、梗死类型特点的比较等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这样可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密切联系临床

病理学是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内容比较繁琐、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将相应的临床内容与病理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那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炎症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时,我先让学生想一下,自己有没有得炎症的经历?比如手被开水烫伤就是很常见的例子,让大家想想被烫伤时有什么现象?自己有什么感觉?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很容易归纳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这几方面的临床表现。这样,学生既轻松掌握了内容,又加深了记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大体标本和显微组织切片结合起来讲解,同时将标本的病变特点与临床症状联系起来,比如说门脉性肝硬化,正是因为肝组织形成了明显的假小叶,破坏了肝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所以才会出现门脉高压、腹水等临床症状,而我们只有针对病变的根源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安排学生观看尸体解剖录像和直接观摩临床尸体解剖,并对解剖的病理结果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充分认识到病理诊断不但对活体疾病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查明死因具有重要作用。

5.实现教育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合理地应用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探究式学习的平台,把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学习环境的重要支持要素,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由于病理实验课课时和大体标本有限,每节课只能讲解一部分内容,显微镜切片也只能选取几张进行讲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而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通过浏览病理学网站和精品课程课件,选取更多的大体和显微镜图片、视频、动画等添加到教学中,增加信息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他们对病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利用现代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不但可以实现师生互动,而且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实现资源的异地共享,成为学生自学自查的快捷通道,[3]对学生丰富视野,增长知识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合理、充分地将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到病理实验教学中,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病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思维,敢于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俊辉,张敏霞.试论如何加强医学生的创新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22-24.

[2]许建平,叶明福.组织学基础知识对于临床病理教学的作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2):122.

[3]钱忠义,郭萍,唐胜等.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组成及在病理实验学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2023-2024.

上一篇:关于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思考 下一篇:构建具有文化内涵的美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