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情景的设计

时间:2022-08-12 03:16:48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情景的设计

【摘 要】新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基本理念下,教师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下面就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对教学情境设计浅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情景;情景创设

新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基本理念下,教师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下面就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对教学情境设计浅谈我的看法。

一、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数学的作用

(1)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创设情景就是利用这一点,通过学习个体对客观事物作出主动反应。当知识储备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会产生一种不和谐、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以及急需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说情景促使学习个体产生认知冲突,产生空困惑、矛盾等情绪体验。

(2)教学情景对中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景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景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既“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的意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上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理想的情景创始出来了,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3)课堂教学中注重情境设计,可以改变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情景创设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1.创设真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数学环境。

2.创设问题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探究式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因此,探究式教学常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成为教学活动的开端,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成为教学活动的归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困惑,从而激发探究欲望,这是探究式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3.创设生活情景,使数学生活化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将数学应用于生活,提高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使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能把新知识巧妙地溶于生活情境中,那将会是学生非常欢迎的,一旦接受也会被牢固掌握。而现代教学手段比以往更容易让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再现或模拟于课堂。因此,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课堂效果一定会很好。用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教师要敢于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比如在引入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提出:建造一座大楼,怎样才能使墙面与地面垂直呢?学生很快会联想到建筑工人常常用一端系着铅锤的细绳让其垂直地面,并以这根绳子为参照,看看所砌的墙是否经过这条细绳。然后问:为什么若墙面经过这条绳子,所砌的墙就与地面垂直呢?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门板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它们是否垂直?转动门扇是否还与地面保持垂直,奇怪吗?为什么?到底隐藏着数学上的什么奥秘?由这些亲切真实情景,导出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就水到渠成了。

4.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几何画王》、《几何专家》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例如,在上“棱柱和异面直线”课时,我们指导学生用硬纸制作“长方体”和“正三棱柱”等模型。教师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课件,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模型和上述课件,思考以下问题:“长方体中所有体对角线(4条)与所有面对角线(12条)共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中所有体对角线(4条)与所有棱(12条)共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中所有棱(12条)之间相互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所有面对角线(12条)与所有棱(12条)共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中所有面对角线(12条)之间相互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然后由学生独立进行数学实验,探讨上述问题。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尤其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实验情景、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数学定理的证明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建模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总之,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情景应是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支撑,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土壤。 数学课堂情景创设也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只要大家运用智慧,结合实际,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引导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司法考试复习技巧之方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