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教学加入体能恢复训练的必要性

时间:2022-08-12 01:39:20

体育课程教学加入体能恢复训练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展,当代大学生拥有越来越多元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是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缺乏系统的体育锻炼。而目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忽视体能恢复训练的状况,没有相关的课程安排。本文希望通过阐述体能恢复训练的必要性探讨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入体能恢复训练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体能恢复训练;当代大学生

G643

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高中毕业生,普遍面临着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普遍较低的问题。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通讯网络的日益发达,手机、电脑等多种网络工具的普及,更使得许多大学新生精神状态不佳,缺乏和同学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环境适应过程也会变慢。而处于学期中间的在校大学生,由于课业负担、大学社团等其他活动,往往会占用系统锻炼时间,导致身体机能较差。因此,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能训练,使之通过大学体育课堂的课程掌握一定机能恢复训练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掌握方法,实际运用的目的十分必要。

一、实施体能恢复训练的必要

1.学生体能的定义

体能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体育运动和适应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综合能力。 而学生体能,指的是在小学、中学、大学直至研究生成长期间,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适应自然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综合能力。

学生体能是学校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的具体体现,由学生的身 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运动)素质、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构成 的;是学生适应学习与生活的身体机能能力、体育运动(活动)能力、抵抗疾病和其他自然环境变化的身体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客观反应;是可以通过学校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社会体育和运动训练来获得。

2.体育课程教学的设置

在《大学体育》课程标准中提到,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在课程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次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关注到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对于学校体育的对象而言,无论是基于促进学生锻炼身体还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体能都是一个 十分重要的 概念,应该引起学校体育管理、教学人员以及广大学生的重视。学生体能锻炼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 。

3.从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谈体能恢复训练的必要

影响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普遍淡薄。据对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调查显示,近五成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体育锻炼计划。第二个是信息网络发展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用于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因为上网,很多学生的生物钟颠倒。三是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存在不合理的部分,一周一次的体育课程使得客观上强制锻炼的时间少,另外很多体育课程都采取选修制,学生参与很多时候依靠的兴趣,身体全面得到锻炼的机会少。

综合考虑,应当看到体能恢复训练课程对于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当代大学生的必要性。

二、体能恢复训练的可操作性

体能是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共同获得的,先天遗传固然是体能基础,但如果没有后天的持之以恒的训练,是可能降低身体素质水平的。要想充分挖掘一个人的体能水平,就应当进行系统的训练。我们应当将着力点放在体能的可塑造性上。此外,体能训练也不是一个固化的状态,存在可变性,已经获得的体能也可能因为停止训练而消退,而已经获得的体能可以通过持续锻炼而稳固。

所以,我们应当看到,无论是高中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的准大学生,还是在校因为相对轻松的管理环境导致没有很好地进行体育锻炼的在校大学生,都可以通过学校体育教学进行体能的提升。我们有必要应当适当提高体育课在大学学时中的比例,同时在课程设置中,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体育课和课堂教学教授的体能恢复方法,让学生课余时间也充分利用,达到持续提升学生体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

三、关于好的体能恢复训练课程设置建议

针对目前大学生的体能水平,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以下几个方面的体能恢复训练。

1.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能够有效锻炼人体心肺功能,对恢复体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体育课堂中可以开展的活动有长跑、负重训练。为了使学生适应体能恢复训练,可以循序渐进,在400米标准跑道上进行女生5圈,男生8圈起的耐力训练。逐步增加训练量,达到增进学生耐力目的。

2.力量训练

锻炼学生肌肉力量,对恢复体能有显著的帮助。可以通过跳跃练习、仰卧起坐、卷腹等\动训练学生肌肉力量。

3.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能够有效防止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运动伤害,同时对整体身体协调也有帮助。可以利用体育场馆器械做一些单杠悬垂等运动拉伸肢体。

任课老师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前几堂课程对学生体能进行摸底,再来有的放矢设计具体活动。

学校体育是学生终生体育运动的起点,希望借由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机能恢复训练培养学生体能训练意识,养成终生受益的运动习惯,重塑健康体魄。

上一篇: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 下一篇:论开题报告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