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时间:2022-08-12 01:33:35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认为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构成,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或只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因而导致很多问题和弊端,亟需反思。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由单纯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程模式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在课程面前只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根本不需要去思考教什么,只思考怎样教的问题,甚至教学进度也是严格规定好的。很多教师将教学内容机械地从课本搬移到黑板上,教师被动地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与课程的关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的顺序,充分开发身边的资源,挖掘地方课程,寓教于乐,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张扬。

二、新课程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现代语文教学的考查,语文知识在不断地被语文能力取代,怎样使用语文知识已成为考查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建构知识,使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将知识转变为能力。

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建立健康的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这是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一步。要真正做到这一转变就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不要照搬教参,要讲自己研究课文及其有关内容的心得体会、感悟发现。第二,搜集知识必须有高于学生之处,要能为学生开启心智,要讲学生感兴趣、记得住、开阔视野的内容。第三、要讲程序性的知识,少讲陈述性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第四、要讲主题性的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

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更要做一个促进者,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引导,设疑解难等,以便达到新课程要求的最终目的。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变课堂的主宰者为课堂平等的交流者、合作者

语文课堂中有多种教学思路,但各种组合都不是均等的,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年龄及其性格特点,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人格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教师主宰课堂的交流方式,变为对话、讨论为主的多向交流方式,这样,学生个体的自我思考、学生群体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可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信息交流网络,使学生合作互补、共同提高,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成为一系列学生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教师在扮演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角色时,不能完全融入学生之中,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建立和谐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能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这样,教师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我在《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学生对问题的答辩,让学生自由答辩“我为春天做点什么?”,通过讨论,展示自己的知识的点及行动方案,允许错误,教师也可以加入讨论,然后有的学生得出结论,自己能为春天增添色彩,教师再表述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探求知识,充分体现合作、交流、引导这一教学模式。

四、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求教师从呆板的经验者转变为教学的创新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就只能凭借着自己已有的经验。去重复单调乏味的教学,自己烦,学生更烦,如果不断的去思考、研究,就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接受新理念,形成新的思路和策略,从而成为创新型的教师,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特点,真正使两点完美的结合,就要创新。例如:教材的编写是综合全体学生的特点,知识的编排是大众化的,我们也可以根据局部地区的特点,使教学的顺序稍稍更改,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与发展,如我在去年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了知识的顺序,把古诗教学放在开学初期,这样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然后我要求学生每天自己找一首古诗,读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增长了知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小创新吧。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可以自主灵活地选择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支配的因素明显增多,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多元化表现。教师不再机械地重复和照搬,而是不断进行自主的选择和创造,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善于利用现代媒体,善于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法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