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炖蟹粉狮子头三头之首意团圆

时间:2022-08-12 01:03:47

清炖蟹粉狮子头三头之首意团圆

吃菜前先听故事

隋炀帝杨广来到扬州游玩,命御厨以扬州名景为题,做出几道菜来。御厨们费尽心思,终于做出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和“葵花斩肉”这三道菜。到了唐代,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也做了扬州的这几道名菜。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用巨大的肉圆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觥筹交错间,韦陟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为‘狮子头’。”从此扬州狮子头就流传镇江、扬州地区,成为淮扬名菜。

自古以来,狮子头都有着寓意圆满的好兆头,肉馅中加了蟹粉而成的蟹粉狮子头更因其蟹粉鲜美、肥嫩异常、入口即化,而成了“扬州三头”之首。蟹粉狮子头的制作颇为讲究,要选择肋条部位的肉,肥瘦相宜恰到好处。将肥瘦肉分离切丁,然后按照4∶6的肥瘦比例细切成肉泥,再加蟹肉、虾子、马蹄、蛋清等调拌均匀后,厨师利用巧劲将其置于两手之间,颠来倒去,做成浑圆的狮子头。“淮扬村”的蟹粉狮子头比例拿捏的刚刚好,主厨细切粗斩的刀工,加上火候的大小调换、控制,烹出的狮子头肥而不腻,细腻滑爽,汤汁胶浓、咸鲜得度。淮扬村主厨徐师傅透露,狮子头在炖制时,必不可少的是骨头、老鸡和肉皮,骨头能提鲜增香,肉皮释放的胶质使汤汁浓稠,骨与皮的衬托,使狮子头鲜嫩无比,入口的瞬间就融化在舌尖。

平桥豆腐是满汉全席入选菜肴,因其口感的软糯香滑而艳绝江南。说起来,地道的平桥豆腐有两大奇特之处,一是用鲫鱼脑和鸡汤调口,让普通的南豆腐陡然身价倍增,软滑之余更显香浓魅力。二是菜上桌后,略带油脂看似没有热气冒出,其实很烫。趁热吃,勺不起,气不起,勺起气起,要先吹过,方可入口。淮扬村的平桥豆腐当属京城一绝,除了主厨徐师傅刀工了得、吊汤的用料、火候恰到好处,最重要的是里面加了一味徐主厨特制的猪油。这猪油的熬制可是颇费了些工夫,先将原料在葱、姜、料酒兑成的汤汁中浸泡,然后将其加热至六七成熟,用水汆烫,接着就转为小火慢熬,在锅中加入少量香料、虾、生姜等,去除猪油本身的瘴气味,熬好的猪油呈现漂亮的洁白色,香气氲郁。烩制时,用吊好的高汤加上特制猪油再浇上鲫鱼脑,众多鲜味叠加,却也丝毫不会掩盖南豆腐滑嫩的口感,只觉得满嘴皆是浓香,吃过难忘,实为妙品。

吃菜前先听故事

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时,乘龙舟路经平桥镇。当地的大财主林百万为了讨好皇上,命家厨用鲫鱼脑子加老母鸡原汁烩当地的特色豆腐款待乾隆。乾隆帝品尝以后,连连称好,大赞其为“豆腐极品”。至此,鲜美可口的平桥豆腐便不胫而走,誉满江淮,成为淮扬菜系里的传统名菜。

清炒软兜爆炒活鳝 火候刀法双绝

清炒软兜素来以口感滑嫩、绵软,鲜味十足而丝毫不见鳝鱼的土腥气而闻名,至于为什么叫软兜,有这样两种说法,一说是炒制出来鳝丝嫩度极高,筷子一夹,鳝丝两头靠在一起,形似小孩的红肚兜,故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古法汆制时,取一布兜把长鱼放在里面,扎紧口,下锅汆制,故称为软兜。夏宫的主厨侯师傅因循古法,将鲜活的鳝鱼放进90℃的热水中,加盐、醋、黄酒、姜葱,放入活长鱼随即迅速盖上锅盖,待长鱼停止跳动,揭开锅盖,用勺搅动,见长鱼嘴张开,立刻端锅离火,再将其放入冷水中,去除身上粘液。汆过后的鳝鱼外皮光滑,鱼肉既有弹性又绵软,水分丝毫不会流失。接下来就是考验厨师刀工的划鱼了,用竹片刀将鳝鱼的骨肉分开,划好后肉不带骨,骨不带肉,只选取脊背上最嫩的一条备用。清炒鳝鱼要兑汁、急火快炒,方能使出品色泽乌亮,香、鲜、绵软嫩滑,原汁原味。侯师傅特别指出,这道菜重在“鲜”,一定要用活鳝鱼,现点现做,鳝鱼划刀后立刻下锅爆炒,如此才能凸显其鲜嫩、软滑的绝妙口感。

吃菜前先听故事

清炒软兜又称软兜长鱼,是淮扬菜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据《 山海经 》记载:“湖灌之水,其中多鳝。”江淮地区盛产鳝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史载清光绪十年,两江总督左宗棠视察云梯关淮河水患,驻淮安府,淮安知府特地从阜宁请厨师做了一道软兜长鱼供左大人品尝。在左宗棠的推荐下,软兜长鱼作为淮安府的贡品之一晋京恭贺慈禧七十大寿的生日。淮安名厨田树民父子以鳝为原料,可制作 108 样佳肴,即著名的“全鳝席”。而软兜长鱼则是长鱼席中的精品。

文思豆腐细品御膳级别豆腐羹

文思豆腐是极其重刀工的一道菜,将豆腐切成细丝下入羹汤之中,豆腐跟汤羹融为一体,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豆腐入口即化、滑嫩无比。夏宫的“文思豆腐”就颇为讲究,主厨侯师傅先将豆腐的表面削去一层,再将整块豆腐切成薄如纸张的薄片,切片完成后,再将豆腐片顺势用刀斜着一抹,让其呈阶梯状躺着,最后切成细丝。切好的豆腐丝,长短一致、粗细一般,不黏不连、不碎不断,非得有两三年的功夫,才能如此。煮之前先将豆腐丝过水,去除豆腥味,然后在提前熬制的鸡汤中小火慢煮、加蛋皮丝配色、胡椒粉勾芡即可。做好的文思豆腐,豆腐丝轻盈、洁白,长如牙签、细如发丝、根根清晰、粗细均匀,吃起来汤汁清醇滋补、豆丝鲜嫩滑爽、温润适口。

吃菜前先听故事

传说在乾隆年间,文思和尚在扬州天宇寺修持,由于前往烧香拜佛的佛士颇多,他便研制了易变化菜肴的豆腐,组成豆腐宴。其中有一道以嫩豆腐做的豆腐羹,不仅滋味鲜美,而且卖相上佳,吸引了远近的善男信女前往寺中品尝。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曾品尝过此菜,得到乾隆皇帝的钟爱,乾隆皇帝命御厨将此佳肴列入宫廷御膳之中,定菜名为“文思豆腐”,并且流传至今。

扒烧整猪头古方酱汁 味压江南

相比其它造型精细的淮扬菜,扒烧整猪头的外形要“霸气”的多,四五斤重的猪头烧到皮面枣红油亮,糯烂胶粘,外形依然完整,盛放在偌大的白瓷盘子中,更显色泽盈亮,引得人口水直流。红烧扒猪头虽然看起来略显粗糙,但是烹调起来花费的功夫也是丝毫不少,要足足经过十几道工序,花费六七个小时。生猪头的处理就是一大难处,去骨、去毛都是功夫活儿,稍有偏差,就没办法保持猪头外形的完整,猪舌、猪耳、猪脸蛋这些部位更得加倍小心“伺候”,把猪毛剔的干干净净,去掉猪头上的“鬃腥气”。猪头处理干净后,用冰糖熬化上色然后再加葱、姜、黄酒,加水大火烧开后转至小火焖烂。淮扬府的大厨深谙猪头的处理技巧、火候掌握精准,再加上古方熬制酱汁提味,做出来的猪头耳微脆、舌软韧、眼有弹性、肉极糯烂,搭配手工蒸制的蝴蝶馍,口感最美妙不过,是扬州人熟识的丰腴味道。

吃菜前先听故事

“扒烧整猪头”是淮扬菜中著名“扬州三头”之一。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法海寺的一位莲法师,擅长烹调,烧的猪头肥嫩香甜,味压江南。后来莲法师把这手绝艺,传给庙里的一个厨师。厨师学会此法,在外面开了饭馆,专门烹制扒烧整猪头。制成后先把头肉和舌头放入盘中,再将腮肉、猪耳、眼睛按原位装上,成一整猪头形,然后浇上原汤汁,保持了法海寺莲法师的手法和风味,流传下来。

上一篇:金枪鱼饭 补水养生双响炮 下一篇:意味绽放 尽享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