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外来品牌名称及其译名的考察

时间:2022-08-12 12:58:20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来品牌名称及其译名的考察

[摘要]品牌名称的创造是对语言学的完美运用,大量国外品牌带来了丰富的外来文化,品牌译名作为跨语言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中外产品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跨文化交际中大量涌入的国外“洋名”即品牌名称为对象,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品牌名称中的外来词语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外国品牌对应的中文译名的特征规律,及其带来的社会效应和影响价值,给中国本土品牌以启示。

[关键词]品牌名称;外来词;语言学;社会效应

1引言

品牌名称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外来品牌译名更是伴随文化交流、语言接触衍生的语言现象。许多国际品牌为了抢占中国市场份额,在推广过程中将品牌名称译成中文,使中国消费者产生认同感。本文将从跨文化视角来考察外来品牌名称及其译名的特征规律。

2外来品牌名称取名的倾向

2.1倾向于个人姓名用字

西方文化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个人价值。因此,外国品牌经常使用品牌创始人或者产品发明者的名字作为品牌名称,以显示对其的尊重与纪念。如服装品牌:Armani(阿玛尼)、Versace(范思哲)、Louisvuitton(路易威登);运动品牌:Adidas(阿迪达斯);汽车品牌:Ford(福特)、Benz(奔驰)、Ferrari(法拉利);手表品牌:Cartier Sa(卡地亚);电子品牌:Philips(飞利浦)、Ericsson(爱立信);化妆品品牌:Estee Lauder(雅诗兰黛)、Mary Kay(玫琳凯)等。

2.2倾向于品牌所在地的山谷河流村庄等地点名

外国品牌一般选择品牌所在地的山谷河流村庄等作为品牌名称。如香烟品牌:Marlboro(万宝路):其品牌名称源自于英国伦敦一条街道的名字Marlborough,这是他们最初香烟厂所在地。汽车品牌:Santana(桑塔纳):该汽车厂以桑塔纳山谷命名,其品牌因厂址得名。电子品牌:Nokia(诺基亚):手机生产商Nokia的工厂坐落在芬兰北部一条名为Nokia River的河流旁,品牌名称得名于此河。

2.3倾向于与产品内容特征功效等相关的词语

外国品牌往往会选择体现产品内容特征功效类的词语。有的会取跟品牌内容相关的词语,有的会采用与赞扬产品功效有关的词语。如手表品牌:Omega(欧米茄):Omega是指“19法分机芯”,以组装精密准确出名。当时手表因为采用这种机芯而大获成功。饮料品牌:Coca Cola(可口可乐):品牌得名于主要原料中的古柯叶(coca leaves)和可乐果(kola)。日用品品牌:Safeguard(舒肤佳):Safeguard意为保卫者,体现了香皂杀菌保护皮肤的产品功能。

2.4倾向于动植物颜色数字等象征词语

这种品牌名称借用象征词的象征意义,把词语中表达的深层含义套用在品牌名称上。如运动品牌:Puma(彪马):Puma是指美洲狮。汽车品牌:Hummer(悍马):Hummer意为蜂鸟或能发出嗡嗡声的东西。电子品牌:Pentium(奔腾):“pentium”是希腊文“五(penta)”加拉丁文中代表名词的接尾语“ium”的造词。

2.5使用产生词语转义的新造词

这类品牌名称是命名者借助词语引申、比喻手法创造出的名字,原语言中并没有相应的说法,给人一种新奇,眼前一亮的感觉,可以吸引大众的眼球。如食品品牌:Haagen Dazs(哈根达斯):Haagen与Dazs是臆造词,它的发音听起来是欧洲口音,其实是美国品牌,这样子命名让美国人觉得它像是欧洲舶来品。胶卷品牌:Kodak(柯达):Kodak是拍照时的声音,这个拟声词品牌名称不仅声音响亮念起来具有节奏感,而且十分新鲜吸引人的关注。

3外来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

3.1音译法

按照语音发音特征,选择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品牌名称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如:阿玛尼(Armani)、范思哲(Versace)、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普拉达(Prada)、迪奥(Dior)、阿迪达斯(Adidas)、美津浓(Mizuno)、茵宝(Umbro)、福特(Ford)、凯迪拉克(Cadillac)、奔驰(Benz)、法拉利(Ferrari)、雅诗兰黛(Estee Lauder)、兰蔻(Lancome)、万宝路(Marlboro)等都是运用了直接音译法。

3.2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在翻译外来品牌名称时,根据其含义,使用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汉语构词材料,用汉语构词规则来构造词语。美国高科技公司Apple意译为苹果公司。美国科技公司Microsoft中文译名为微软。“Micro”的中文意义为“微小的”“Soft”的中文含义是“柔软的”,两者结合,译为“微软”。

3.3音译加意译

品牌名称中一半音译一半意译,两部分相组合而形成品牌译名。如最近畅销的运动品牌新百伦New Balance,“New”的意思是“新”,“Balance”意为“平衡”,但是后一个单词并没有选择意译,而是采用音译“百伦”,两者结合,形成一个听上去国际范儿十足的品牌译名“新百伦”。

3.4音译兼意译

音译加意译是先用音译的方法翻译出品牌名称,以品牌名称的发音为准筛选出类似发音的汉字,然后在可选择的谐音汉字里找出合适的汉字使用。美国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是Estee Lauder的音译,其品牌名称来源于创始人Estee Lauder夫人。“雅”“诗”“兰”“黛”这四个字在中国经常被用作女性起名用字,四字组合让人联想到优雅别致,诗情画意,气质如兰,黛眉远目的美女形象,表现了化妆品对女性的针对消费特性。

4外来品牌名称的中国化

外来品牌要打入中国市场,使中国消费者产生认同感,品牌译名需要融入中国元素,渗透中国传统价值观,相当于一次语言的再加工。成功的品牌译名往往具有如下特点。

4.1体现中国语言文化审美情趣

(1)音韵美。音韵美是指品牌译名声音动听响亮,发音不拗口,节奏感强。汉语中音韵结构主要包括双声、叠韵、叠音等。可口可乐Coca-Cola的译名不但保留了英文品牌名称的发音,还比英文名称更具内涵。“可口”说明这款饮料好喝,“可乐”说明喝了这个饮料让人心情愉悦,并且“可口”双声,“可乐”叠韵,无论书面还是口头,“可口可乐”这个名字都易于传诵。

(2)形态美。形态美主要指字形简洁,笔画简单,使用规范汉字,不取生僻字异形字。可口可乐Coca-Cola最初被译为“蝌蝌啃蜡”,字形复杂,难写难认,又没什么意义,立即被市场淘汰。

(3)意象美。意象美指品牌译名所用字意义正面积极、带有美好寓意、吉利祥瑞,在内容上使人感到舒适恰当,令人回味无穷。法国化妆品品牌Lancome,品牌译名“兰蔻”音译而来。“兰”香草也,“蔻”指有香味的草本植物,一般指少女。选用“兰”“蔻”二字作为化妆品品牌名称,一来表明化妆品原料取自草本植物,安全温和;二来暗示消费者使用此化妆品会像兰草、豆蔻一样美丽。

(4)文化美。文化美是指品牌译名能让人联想到中华民族文化,如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成语典故、诗词歌赋、文学作品等。法国矿泉水公司Evian的名字,取自背靠阿尔卑斯山的水源地法国依云小镇。Evian源自凯尔特语“Evua”,是汉语“水”的意思。依云天然矿泉水的中文译名是音译而来,一般地名Evian译为埃维昂,但是品牌将中文译名定为双音节词“依云”,让人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仿佛矿泉水如天水一般自然纯净清冽,远离任何污染,与原品牌名字含义不谋而合。

4.2尊重社会传统心理和风俗习惯

中国向来有趋利避害的社会心理,讲究吉利,讲究忌讳。不仅言行举止要讲究,连住宅选址、物品摆放等都要讲究,名称这一方面更是要“名正言顺”。品牌名称中大多数会出现“吉”“瑞”“和”“宜”“佳”“利”“福”“祥”等字,符合汉民族讲究吉利,讨个好彩头的心理。如男士服装品牌金利来Goldlion,“Gold”的意思是“金”“Lion”的意思是“狮子”,品牌名Goldlion的原中文译意为“金狮”。本来金狮是喜庆吉祥之物,节庆日还会用来表演,没什么不妥。但是粤语中“金狮”谐音“尽输”,犯了大忌,销量并不佳。于是,品牌便把英文Goldlion中“Gold”译意为金,“Lion”译音为利来,两者结合,便成了今天的“金利来”,喻义财源广进,金利滚滚来,博得消费者喜爱。

4.3符合中国的价值情感取向

中国文化崇尚谦虚有礼,含蓄仁爱,重视集体家庭。中国消费者乐意选择乐观向上、道德正义、符合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品牌名称。人们比较能接受正面积极的品牌名称,对于一些先锋前卫的品牌名称一时之间难以接受。瑞典家居品牌宜家IKEA这一品牌名称中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创始人名字Ingvar Kamprad和他所在的农场名称Elmtaryd以及村庄名称Agunnaryd。其中文译名“宜家”表现出对家庭的重视,喻义此品牌家居品会使家庭变得更美好,符合中国的价值取向。

5结论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的流通已经跨越国界,品牌词语进入人们的眼球。然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区域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消费心理差异必然会阻碍品牌的宣传的流通。所以,取一个适当的译名是架起两国品牌文化差异两极的桥梁。但是,我们在吸收和创造外来词时不能违背语言的发展规律,违背本民族的语言习惯或者刻意追求标新立异的现象要予以制止,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丰田越野车品牌陆地巡洋舰Land Cruiser(也称沙漠王子)也因为翻译的失误而被更换中文名,被译为兰德酷路泽,此命名用了过于直白、拗口且不知所云的直接音译法从一立刻引来恶评如潮。外来品牌名称的翻译方式也给中国本土品牌以启示,中国品牌若想在国际上立足,在进入该地市场的同时,也应考虑本土消费人群的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在译名上着意用心,突出品牌个性,又尊重各个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

参考文献:

[1]黄柏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4]王瑞华.试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原则与机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5]张晓芸.全球化语境下的品牌翻译[D].洛阳:中国人民外国语学院,2005.

[6]沈之扬.品牌翻译中的民族文化因素[J].中国经贸,2003(08).

上一篇:试分析我国制鞋企业的国际营销策略 下一篇:丰润牛妈妈枣的气调包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