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通扮靓京城

时间:2022-08-11 10:17:13

现代交通扮靓京城

史书记载,早在尧舜禹时期,人们就已经“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历史悠久的北京城,车水马龙是永恒的风景。如今,便捷的现代交通瞬时链接都市繁华,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速体验,创造舒适、快捷、时尚、互动的都市旅程。

话说旧京城的出行

明清时期,北京地区居民短途出行多靠步行,一些贵族、官员、富户乘轿子或坐驴马车者居多。说起轿子,无人不知,可分为俩人儿小轿,四人小轿和八人以上抬的大轿等。按用途又分官轿、民轿、喜轿、快轿等。那个时代,乘轿是身份的象征,等级要求特别严格,如有违犯必受严惩。

清乾隆年间,骡车开始兴起。有大鞍、小鞍之分,装饰也比驴、马车讲究,又快又稳当,朝官所乘为大鞍车,皆为自用专车,称为拴车。一般百姓只能乘坐普通的小鞍车。

清末民初,北京开始出现各种新式交通工具,居民出行方式多样化。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人力车和三轮车。人力车,北方叫洋车,南方叫黄包车、东洋车,发明于日本。约在1 874年,日本商人将此车进献给慈禧太后,太后出宫时还曾乘坐过这辆人力车。后来逐渐在民间盛行,路口、饭馆、市场、店铺的门外,都能看到人力车夫的身影,随叫随走。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人力车的结构、装饰不断改进,有了“铁皮车”、“黑老虎”、“周身铜”等车型。据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调查,北京约有人力车3.7万辆,人力车夫约5.5万人,而当时北京人口为80万人左右,人力车夫的人数约占当时北京总人口的7%。

三轮车是人力车与自行车结合的产物,由于实用性强,受到北京市民的喜爱,逐渐取代了人力车,成为街上的一道风号。当时有这样一个顺口溜:“三轮车,真时兴,不用腿跑用脚蹬。去前门,逛故宫,东便门外蟠桃宫。坐三轮,心宽松,不用担心打天秤”。到了1940年,北京城租赁三轮车的车行就达到了200余家,三轮车总数达到了1万辆左右。

清末民初,出现了新型公共交通工具――被称作“当当车”的有轨电车。1929年,北京有有轨电车82辆,但大部分车辆老化,运营维艰。1913年,北京又出现了小汽车出租行,到了1929年,车行发展到60余家,采坐出租车的主要是富有阶层。1935年,北平政府组建公共汽车管理处,有车30辆,4条营业线路,以辅助解决电车运力不足。

崛起的现代交通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交通建设日新月异,从平整宽阔的环路、街道,四通八达的快速路、高迷路,到宛若城市彩带的立交桥、天桥,北京的交通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年前,道路上汽车稀少,自行车是市民家庭主要代步工具,骑上一辆“永久”或“凤凰”牌自行车,不逊于现在开着高级轿车风光的感觉。到了20世纪80年代,摩托车慢慢成为人们“新宠”。当时是时髦与新贵的象征,骑着一台摩托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如今,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正被“私家车”取代,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且数量不断攀升,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据统计,2009年末,北京机动车拥有量为401.9万辆,比1978年增长66倍;私人汽车拥有量达300.3万辆,比1 987年的了148辆,增长了420倍。

现代的北京交通,不仅交通工具由原来的单一化趋向多样化,车型和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个人出行选择的余地非常大,骑自行车、自驾车、乘坐公汽或地铁、“打的”等等,上班族中还流行时尚“拼车风”。北京交通管理严格规范,客运服务热情周到,公交“一卡通”便宜便利,为百姓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和实惠。老北京人老程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挤公交的经历,对现在的交通状况深有感慨:“现在的北京路宽了、车多了、公交服务更贴心了”。

面对城市化、机动化的双重压力,北京市政府构建以“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为特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力争交通与城市布局协调发展,加快智能交通建设,让崛起的现代交通扮靓城市,将出行的高效便捷贯穿民生。

低碳出行建设绿色北京

近年来,北京市机动车数量猛增,中心城区由于功能聚集,交通拥堵问题严峻,拥堵范围还趋向和放射线道路蔓延,空气污染问题严重,“绿色低碳出行”迫在眉睫。

市政府大力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步行和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相融合的绿色出行系统建设,同时出台了错峰上下班、机动车尾号限行、优化公交线网、实施差别化停车费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实现标本兼治,破解交通困局,打造“佘交城市”。

公交是城市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北京公交运营规模逐年扩大,设施不断完善,已形成公共汽车、出租车和地铁组成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逐步建立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的三级公交网络,努力实现公交无缝覆盖,真正让百姓出行享受到了“零换乘”带来的便利。

地铁是城市的符号,也是新时代北京公交的主力军。随着1981年9月15日地铁正式对外运营,北京地铁以跨越式的速度向前发展,开启了全新的轨道交通时代。目前拥有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8公里,日客流量达480万人次。规划到2015年,将正式形成“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总长561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配套建设P+R停车场,日客运量将达800万人次。地铁设计也全面运用高新科技,从新潮个性、风格迥异的车站、时尚亮丽高性能的列车,到轨道电视、人性化设施、手机信号全覆盖等无一不体现了节能环保、以人为本的北京交通建设理念。

2009年末,北京市公交运营车辆23730辆,比1978年增长了约8.7倍,其中公共电汽车21716辆,轨道交通2014辆;运营线路701条,较1 978年的119条增长5.9倍。调查显示,2009年北京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上升到38.9%,首次超过小汽车的出行比例。

百年来,北京的交通走过了漫长而非同寻常的发展道路,居民出行发展变迁的轨迹清晰可见。沿着这条轨迹,我们会发现,北京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着这条轨迹向前的,正是更具魅力的北京出行的美好未来。

上一篇:画一张图送世博 下一篇:浦东新区物流业统计范畴研究及发展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