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别样的统计课

时间:2022-03-28 05:51:44

一堂别样的统计课

7月30日下午两点,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准时出现在工商联大厦五层的培训教室,来自京城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以及新闻月评员近50人已在台下就坐。成为新闻发言人9年来,如此场面于秀琴不知见过了多少次,不过与往常不同,这次的任务并非最新统计数据,而是应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之邀,为媒体人讲一堂统计课。

“七成北京居民家有房产”、“北京职工去年月均工资4037元”、“本市流动人口超1 000万”……当这些数据频现于各大报纸的头版醒目位置时,可能很少会有读者去推敲其表述的真实性,但我们的媒体人应该问一问自己,它们能当之无愧成为那“值得付印的新闻”吗?

无论如何,让数据客观记录历史应该成为数据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共同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二者之间这样一场交流和对话来得正是时候。

关注统计数据,现代人公民意识的觉醒

“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跨越的时期,在拥有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正因为当前发展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才使得全社会对统计数据越来越关心。”交流刚一开始,于秀琴便开宗明义,指出当前统计数据受关注不但是历史必然,还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她进一步阐释道:“这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高级的阶段,也说明现代人公民意识的觉醒,大家都来关注国家发展的命运。”

恰逢不久前,于秀琴刚对外通报了北京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7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但增速较一季度的14.9%有所回落。如何看待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北京经济会出现二次探底吗?话题就从最近备受媒体关注的这些问题展开。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她用手中掌握的数据展开分析,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于秀琴认为,上半年北京经济接近正常水平,进入二季度以后,增速比一季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放缓,主要是受宏观调控和基数的共同影响,增长减速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3%。与此同时,上半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了22.2%。数据表明,房地产和银行信贷为主要手段的调控政策效果已经显现。

“为什么说12%是一个正常的增速?当然不是拍拍脑袋说它正常就正常。”于秀琴的自信来自于大量指标透露出的讯息: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稳定增长,消费稳定、进出口增长恢复,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综合判断,2010年复苏型回升仍是主基调,尽管仍将面临不少问题,但经济发展态势向好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

每一个指标背后都蕴含一门专门的学科

对于近期有媒体指出她的2009年年底本市常住人口1755万人的数据,“显然是‘照顾’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的人口调控目标”的观点,于秀琴反问道:“未经任何调查怎么就说我们‘照顾’了呢?”她态度坚定地表示,就北京的统计环境而言,这些揣测是站不住脚的。接着,她简单介绍了北京通过“统计数据集中采集平台”实现企业网上报数情况,在这个平台上统计部门根本没有改动企业数据的权限。“数据好与坏,跟统计部门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我几乎想不出改一个数据对我们有什么好处。那某位领导会示意我们修改数据吗?北京的市领导也不会这么愚蠢。应该说北京的统计环境在全国各省区市当中是比较好的。”于秀琴坦言道。

于秀琴还透露,北京已经连续6年开展了对企业的集中执法检查。根据对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的评估,调查对象错报统计数据,大部分都是非主观因素所致,特别是故意虚报数据的现象几乎不存在。主观努力,制度保障、技术支持,无不是为了统计的生命线――数据质量。就曾有统计官员对她直言,“北京的数据在国家统计局达到了免检标准,你们的数据质量是可靠的。”

有人说,“统计就是估计,统计很简单。”而于秀琴说,“统计是一门科学,涉及统计理论、统计方法,数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和学科。每一个指标背后都蕴含一门专门的学科。”就拿最受瞩目的收入指标来说,既有核算上用到的“劳动者报酬”,也有职工工资收入,还有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调查范围、反映内容各不相同。比如,住房公积金中单位为职工缴存的部分计在劳动者报酬里,而不能计在职工工资收入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是指居民能够支配的收入,来自于大量居民家庭的记账资料。

或许还会有人不解:统计上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口径?于秀琴的回答言简意赅:“统计学是门学问,不同的指标其背后的经济学意义也不同,每个指标都反映了国民经济这个错综复杂的循环系统中的一环。”她还呼吁媒体在传播报道统计数据时,如遇疑问应多求证而不要主观臆断,并肯定地表示,“统计部门有一个团队,随时恭候大家咨询,我们会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解答。”

普及统计知识,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不浮躁的环境

不可否认,如今统计数据受到的关注多了,批评和质疑之声也多了。于秀琴认为,这一方面是统计部门自身的不完善所致,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说与媒体频繁误读甚至刻意炒作有关。一次主要针对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及对政府调控政策满意情况的调查,媒体报道的重点却成了多少居民有房产;因菜价涨幅与CPI的差距,便直呼“统计局的同志不买菜”,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于秀琴指出,基本统计知识的匮乏是导致误读的重要原因。而社会的浮躁之风又助燃了一些媒体报道时的急功近利、人云亦云,片面追求“眼球效应”。尽管她一直把普及宣传统计知识视为统计新闻发言人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普及统计知识,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不浮躁的环境,需要人们用理性、冷静、科学的思维和眼光分析和看待世界。”

GDP跟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关系?CPI为什么没有菜价跑得快?平均工资为什么与多数人的感觉有差距?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应如何理解?交流中,对这些已不新鲜、媒体却仍知之甚少的统计常识,她都一一作了解答。

据北京市统计局宣传中心主任张雪原透露,于秀琴副局长此次为记者授课,应该说是统计部门普及统计知识、交流统计工作的一次“主动出击”。较早前他曾建议市里组织一次媒体人的统计课,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回应。

听罢这次讲座,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宗春启深有感触,他向在座的媒体人建议:首先要重视数据。“数据变化的背后一定会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把其中的原因弄清楚,很可能就是一篇有价值的报道。”其次要敬畏数据。“在新闻报道当中,遇到数据一定要审慎,看来源是否权威;一定要核对数据是否准确。如果能做到这两点,新闻报道中就会少出现一点差错。”

讲座也得到了听众的普遍认可。《法制晚报》的汪红建议类似的讲座应给对口记者多办一些,另外,“统计部门在数据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数据的解读。”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于秀琴和她的同事们相信,只要统计人、媒体人一道努力,就会实现18世纪科幻作家威尔斯的预言――“不远的将来,统计就像读和写一样,应该成为每一个工作着的人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上一篇:北京局队 统计工作区划调整启动在即等 下一篇:东城局队 像国旗护卫队维护国家形象和荣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