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中学生心理变化的分叉与混沌现象研究

时间:2022-08-11 10:15:19

高校教学中学生心理变化的分叉与混沌现象研究

摘 要 分叉与混沌现象最初起源于蝴蝶效应,主要存在于非线性系统,是一种在较大范围内具有一定规律性而在局部呈杂乱无序的非线性现象。现代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心理的变化呈现一定的分岔与混沌现象,掌握该现象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是搞好高校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对学生心理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与探讨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 高校教学;学生心理;分叉;混沌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27-02

Research on Bifurcation and Chaos Phenomenon of Student’s Psychology during High School Teaching//Wang Wei, Song Yuling

Abstract Bifurcation and chaos phenomenon derive from butterfly effect and mainly lie in nonlinear system. It is a nonlinear phenomenon that is orderliness in a big range, on the contrary is out of order in local area. During modern high school teaching, student’s psychological varieties present bifurcation and chaos rules. It is an important prior condition to master this phenomenon, and then lead students to study specialty courses well correctly. So, it’s very need to analyze, research and discus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variety.

Key words high school teaching; psychology of high student; bifurcation; chaos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Northwest A and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China 712100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历史重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2]。教师如何发挥自身的潜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便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该工程的实施是高校教师发挥教学引导作用的有利契机。

现代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厌学的现象,要找出该现象的根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就要分析现代学生的心理状态[3-4],尤其是90后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进一步明确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变化规律,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十二五”规划期间的高校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高校学生心理变化的分叉与混沌现象剖析

高校学生在4年或5年的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心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把这整个学习过程的心理变化看成一个非线性系统,它具有一定的非线,即分岔与混沌。对于刚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学生而言,一切都是新的,实现了进入大学梦想的他们开始全新的大学生活,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怀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因此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这是心理变化的第一个阶段,此时所学习的课程还未涉及专业课,停留在基础课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的难度加大,一部分学生适应了新的学习生活和学习内容,显得游刃有余,而另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发生某些变化,呈现初步的厌学状态,主要原因是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社会不良风气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但此时在教师的耐心辅导下,课余时间的悉心关怀下,会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是高校学生心理变化的第二个阶段,初步厌学阶段。前两个阶段表现为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心理的演化过程出现分叉点,即对学习的态度从感兴趣演变为两类,一类是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另一类是初步厌学状态。这个分叉点的出现在大学的二年级。

另一个分叉点出现在大学的三年级,正是专业课学习的良好时机,此时学生心理变化的波动最大,具体体现为3个方面。1)适应新的学习内容的学生的心理变化可以分为两类:①可能由于家庭、爱情、社会不良因素等的影响反而产生厌学心理;②继续对专业课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心理变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2)处于初步厌学状态的学生的心理变化也可以分为两类:①心理变化出现转折,热爱专业课学习;②厌学心理更加恶化,产生放弃学业的想法。3)由以上两个方面的学生心理状态还可以演变为另外一种心理变化,即盲目的心理状态。该类学生表现为对待学习和其他任何事情均无兴趣,不知道自己每天应该做什么。

图1是某班级全体学生心理状态变化规律的统计曲线,可以充分说明以上所分析的心理特征。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高校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即从学生整体上来看其心理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每一个分叉点学生的心理就会出现分歧,但就个体而言,究竟属于哪一个类型却是随机的,可以转化的,因而是混沌的。这充分说明该系统的非线性,非线性控制理论对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学生心理变化规律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根据以上分析,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的变化特点,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制订具体的改革措施,详细的措施制订过程中应该充分借鉴非线性控制理论,将其与改革的具体内容相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向成功的方向发展。下面提出几点将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教学改革相融合的建议。

1)分叉控制是非线性控制重要内容,有效控制分叉点可以控制非线性系统的运动规律,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变化的分叉点,即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在分叉点处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可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分叉点处的心理教育所起到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其他时期。

2)就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而言是混沌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转化与演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随时关注思想波动或学习成绩下降较大的学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3)学生心理变化的分叉控制方法不可能100%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该种控制方法不起作用的学生不能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要抱着挽救学生的态度,在班级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用班级学生集体的力量去感化他,从而使其心理健康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3 结论

全文分析了高校教学中学生心理的变化规律,指出其实质是非线性的,将非线性控制方法与教学改革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给出具体的建议与措施,对现代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改革需要强大的理论来支撑,本文正是出于此观点,建立了以分叉控制理论为依据的教学改革模式,为“十二五”规划期间的教学质量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汤放奇,李茂军.构建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111-113.

[2]谢康,陈丽.论信息技术文化视野下的课程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06(6):25-28.

[3]李力恒,白晶,李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1):259.

[4]唐文和,刘向永.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问题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2):63-64.

上一篇: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相关问题探讨 下一篇:教育信息化的人化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