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农村老年妇女的“依赖”现象

时间:2022-08-11 08:13:55

解读农村老年妇女的“依赖”现象

[摘 要] 过去,农村老年妇女人数少,由于文化、社会地位、法律意识、自身素质等原因,农村妇女是一个沉默的弱势群体,几乎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关心老年人,特别是关心农村老年妇女群体的生存状况与合法权益,更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主要从农村老年妇女的依赖现象入手,通过对其依赖的生活现状、依赖的分类状况以及如何帮助农村老年妇女缓解依赖程度等,在真正了解农村老年妇女的依赖现象后,能够帮助老年妇女度过一个舒适、安稳的老年。

[关键词] 农村老年妇女;物质依赖;精神依赖

【中图分类号】 C913.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24-1

一、老年妇女作为弱势群体的特征

由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老年妇女逐渐沦为社会弱势群体,经济和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立,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较男性老人低得多,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女性的寿命要长于男性,但是女性老人却比男性老人更贫穷,患慢性病的比例更高,也更容易受到歧视和忽略,与此相对的是老年妇女却承担了更多照料家人的任务:照料子女、照料老伴以及照料自己,不幸的是,她们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贡献却被忽略。首先,经济收入低下,老年妇女因为过去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而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多数老人是半文盲,较低的文化水平导致她们也难以获取固定收入,所以只有少数老年妇女享有退休金。其次,老年妇女多在家庭中处于依附地位,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影响下,多数老年妇女被剥夺了对家庭事务的决策权,习惯于在家庭中逆来顺受;第三、老年妇女在社会上也经常受到歧视,老年女性一般被社会认可为不再具有性吸引力和爱唠叨的老奶奶,与此相反的是,当老年女性被人轻视和拒绝的时候,老年男性则受到社会的重视。

二、依赖现象产生的根源

在经济上依赖子女或他人的农村老年妇女,大部分都是没有固定收入、没有积蓄的群体。农村老年妇女依赖儿女养老,一般来说,子女收入相对较高,老人就跟着享福,若子女自顾不暇,老人就会跟着受苦。过去,妇女生儿育女为家庭的人口再生产做出贡献,但是她们的劳动得不到社会甚至家庭的认可,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地位比男性老人低,在年轻的时候,大部分农村妇女掌握着家庭的经济大权,随着年龄的增大,几乎全都从“一把手”的位置上退下来,靠子女给点零花钱度日,再也无权插手家中的重大事项安排。由此可见,农村老年妇女的生产和工作能力因生理上的衰老而下降,经济和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立,成为社会的弱者。

在精神层面,农村老年妇女产生依赖也是有很深的根源的。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些都给老人一个心理暗示:我老了。有了这样的心理背景,有些农村老年妇女自己就更多的依赖身边的亲人,需要更多的陪伴、赡养。同时,旧社会重男轻女的传统剥夺了老年妇女受教育的权利,虽然她们中有不少人在解放后上过夜校、扫盲班,但由于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不曾巩固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复又返盲。如今,空巢家庭增多,农村老年妇女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三、结论与反思

农村老年妇女虽然在人口数量上和男性老人持平,丧偶的女性比例甚至高于男性,但因为其长期为家庭服务的家庭内特色,让她们在公共福利问题的讨论中始终是隐性化的。老年妇女在丧偶及缺乏长期照料体系的情形下,只能将其造成对于子女依赖度高,尤其是女儿和媳妇,造成其负担过重,也因此间接造成了下一代妇女的福利困境。从物质上的依赖、精神上的依赖、疾病依赖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如何使老年妇女在基本的经济安全上得以独立,摆脱依赖的恶性循环,是一项政策的挑战,建立长期照护体系和有效地市场规范,可以为长期卧病的老年妇女提供更多的选择。

上述体系的建立,要考虑到不同阶层和不同家庭状况的老年妇女需求而分别制定长期和短期的政策,用以应变变迁中复杂的问题和困境。老年人对家庭以外照顾资源的使用和依赖正在逐步增加,社区应该进一步开发对老年人的社区照顾资源,与老年人的家庭照顾资源相互配合和补充,满足老年人各种生活保障实际的需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开发照顾老年人的社区照顾资源,提高老年人对社区照顾的满意率。不断改善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让老年人们不仅能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而且还要让老人们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让老人们更加满意。提高对老年人照顾的参与率。在社区中开展对老年人的照顾,主要是依赖社区的组织和生活在老人们周围的社区居民,开展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道德教育,组织好社区志愿者互相活动,兴办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的医疗、保健、娱乐、生活等服务项目,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包括老人们自己出来,参与对老人们的服务。

针对社会舆论,应减少对于老人“依赖他人”的刻板印象宣传,而更多地宣传老人“自主”和“自助”的形象,因此,政府针对老年妇女隐性化的依赖困境,在政策构建中切入根本的部分,只有社会价值逐步向“公平权益”迈进之时,农村老年妇女依赖结构的不公平才能得以最终缓解。

参考文献:

[1]郅玉玲.老年妇女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5).

[2]徐勤.脆弱的老年妇女――社会政策的新视点[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

[3]王金营,李建民.中国农村家庭老年人来自孩子的经济收入分析[J].人口学刊,2004,(3).

作者简介:李婷(1988-),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社会学。

上一篇:浅议如何做好矿区铁路建设发展工作 下一篇:《荷花淀》中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