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贯彻方法

时间:2022-08-11 07:49:50

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贯彻方法

摘 要: 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贯彻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界定了本文研究的体育个性化教学的涵义,然后根据界定的涵义从教师的教学个性化,到学生的学习个性化给出了具体的贯彻个性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个性化教学贯彻方法

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仅局限在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方法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也仅局限于对其体育成绩的评价,而忽视了体育对培养人多方面能力的作用和影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过于程式化、模式化,严重扼杀了其教学的个性。现代体育教学就是要创造风格、培养个性,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因此,现代体育教学非常有必要倡导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贯彻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本文对个性化教学涵义的界定

个性化教学,即尊重教学主体和客体个性,关注主客体情感需求和心理特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依据此,本文认为个性化教学应该包括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两方面,亦即主体(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客体(学生)个性化教学。

二、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策略贯彻方法

1.采取个性化教学备课。

个性化的课前备课,是实现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个性化的课前备课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两方面:首先,备教材,即在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的同时,要坚持个性和共性相结合,不能离开教材所安排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当今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对体育锻炼提出了个性化的需求。当前,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如果遇到自己不爱的项目,学生一般都会采用敷衍、随便动两下或者直接不动的态度对待练习,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思想观念,还用跳高、跳远、跑步和做广播体操等单调的运动形式设计体育课,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教材,而是备学生,即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时,要围绕学生来备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从学生角度设计课程,考虑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运动需求,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认真识别、承认和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2.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在体育教学课堂上,不再是枯燥的讲解、示范、练习再练习的学习方式,而是教师启发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为此在课前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集情、趣、智于一体的个性化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趣味活动、角色游戏、展示形象挂图(或照片)和音乐多媒体等方式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通过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课本剧,引用蕴含哲理的诗词歌赋、名言俗语,或进行出神入化的即兴表演等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个性化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后蹬跑”一课时,可以首先以个性化的导语导入新课,诸如:请划过船或观察过划船的同学想一想,船怎么就向前走了呢?为什么桨向后划,船却向前走呢?示意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又可以发问:有人观察过马跑过留下的蹄印吗?是不是发现马的前蹄印深,而后蹄印浅呢?为什么?同学们在跑100米时,若第一次没有穿跑鞋,第二次穿跑鞋,则第二次比第一次跑得快,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个性化富有情况的导入设计,能激发学生对后蹬跑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因教材而异,因学生情况而异,因教师素质而异。

3.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改革教学方式,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实现体育教学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球类和游戏类等运动项目能充分表现出学生个性的主动参与和学生快乐体育运动的乐趣。在教学“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一课时,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整套动作,教师也可以把整套动作顺序颠倒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尽量减少注入式和训练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在课堂内多设游戏,让学生自由放松,以通过自主学习培养爱好和特长,通过爱好和特长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乐学、爱学,更深刻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健身方法。

4.培养学生优势的运动项目,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锻炼方法及技能,建立有利于实施个性化培养的教学评价体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配合等方面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中找到自己合适的锻炼方法来提高动作技能水平。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愉快地在自己设计的方案中练习。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一味地使用测验或考试,要体现出个性教学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建立一个完整的、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提高学习的动力。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策略贯彻方法

1.学生可根据性格和兴趣等分类标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个性化学习。

学生的性格或兴趣不同,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不同,针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学生可根据性格或兴趣等的不同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具体而言,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高,运动能力强;而内倾型学生性格孤僻,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另外,学生的兴趣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喜欢下棋等静的体育项目,而有的学生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诸如篮球、足球等激烈的体育项目。因此,在完成主要教材教学内容后,不同性格或兴趣的学生可在课后可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项练习,分享体育技能,交流体育学习经验,进行体育项目比赛等,从而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培养和发展。

2.学生要不断总结反思自身学习成果。

课后学生可以进行反思、总结,写出简单的学习笔记。在学习笔记中要认真总结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何感受和体会;是否完成自我学习目标,若没有完成,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练习点选择不当,还是目标不切合实际,从中得出教训,以修改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与努力方向。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教师也可通过查看学习笔记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需求和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心理和技术上的个性需要。

参考文献:

[1]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明晴.学校教育与个性发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

[3]林仙.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丁勇江,林宗德.体育教学应重视个性化发展[J].体育研究,2006,(3).

上一篇:衡水市健身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 下一篇:浅析主体性教育思想在表演性体育项目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