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R滴度检测对梅毒患者治疗疗效的观察

时间:2022-08-11 05:53:32

RPR滴度检测对梅毒患者治疗疗效的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RPR滴度检测对梅毒患者治疗疗效的情况。方法跟踪梅毒确诊病人55例,治疗前后均抽采患者血液,按1:2、1:4、1:8、1:16、1:32、1:64检测出患者达到的滴度,判断其血清滴度转阴情况。结果50例患者转阴性,5例治疗无效。结论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判断治疗后梅毒患者是否达到血清治愈、是否复发或是否中枢神经系统受梅毒感染,其滴度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梅毒;滴度检测;治疗;疗效观察

梅毒(Syphilis)是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1],人体感染后,梅毒螺旋体很快传播全身,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人类感染梅毒后,体内能产生两种抗体,一类是针对梅毒螺旋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即抗梅毒螺旋体抗体(IgG和IgM),另一类是具有抗体性质的反应素。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且时显时隐,病程较长,它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近年有蔓延趋势。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circle card,RPR)是梅毒实验诊断中主要的血清学方法。它是在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的一种改良方法,仅为非特异性血清学过筛试验[2],目前在全国应用很普及。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的疗效判断主要靠RPR滴度来进行监测[3],对于已经确诊为梅毒患者在治疗前后要求抽血液常规检测RPR滴度,按1:2、1:4、1:8、1:16、1:32、1:64检测出患者达到的滴度,判断其血清滴度转阴情况。

1检测方法

1.1取待检血清(不须灭活)用生理盐水作倍比稀释,按1:2、1:4、1:8、1:16、1:32、1:64的比例分别把稀释的血清50微升置于纸卡的圆圈中,并涂均匀。

1.2用专用滴管针头加入摇匀的抗原一滴,将卡片旋转8分钟后立即观察结果。

1.3结果判断①阳性:卡片圆圈中出现黑色凝聚颗粒和絮片。②阴性:无黑色凝聚颗粒和絮片出现,仅见均匀的亮灰色。

2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类型梅毒患者,按照《临床皮肤病学》[4]梅毒治疗方案进行正规治疗:

2.1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及病期在2年以内的潜伏梅毒)(1)青霉素: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10d,总量800万u;②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240万u,分为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一次,共3次。(2)对青霉素过敏者用以下药物:①盐酸四环素500mg,每日4次,口服,每日总量2g,连服15天(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②红霉素,用法同四环素;③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连服15天。

2.2晚期梅毒(三期皮肤、粘膜、骨骼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或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1)青霉素: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20d为一疗程,疗程间停药二周。②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240万u,分为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一次,共3次。(2)对青霉素过敏者用以下药物:①盐酸四环素500mg,每日4次,口服,每日总量2g,连服30天。②红霉素,用法同四环素。③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连服30天。

2.3不用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水剂青霉素G,第1d10万u,1次肌内注射;第2d10万u,日2次肌内注射;第3d20万,日2次肌内注射;自第4d起按下列方案治疗: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15d为一疗程,疗程总量1200万u,共2个疗程(或更多),疗程间停药2周。对青霉素过敏者用以上药物。

2.4神经梅毒水剂青霉素G,1800-2400万u静脉滴注(300-400万u,每4小时1次)连续10-14d。继以苄星青霉素,每周240万u,肌内注射,共3次。

2.5妊娠梅毒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10d。妊娠初3个月内,注射一个疗程,妊娠末3个月注射一个疗程,治疗后每月作一次定量USR或RPR试验,观察有无复发及再感染。②对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用法同上,但其所生婴儿应该用青霉素再治疗。

3疗效观察

梅毒病人经过充分治疗后重点是通过RPR滴度来随访及跟踪,一般要求2-3年。我们从06年1月至06年12月一共跟踪梅毒确诊病人55例,疗后第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包括临床和血清(非螺旋体抗原试验),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随访期间严密观察其血清反应滴度下降与临床改变情况。这也是我们重点推广和研究的核心内容。根据国内权威资料显示,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很少发生变化,继续维持阳性,而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可发生变化[5]。一期、二期梅毒治疗后3个月血清反应滴度可下降4倍,6个月下降8倍。一期梅毒一年内转为阴性,二期梅毒二年内转为阴性。因此可用非螺旋体抗原试验(RPR滴度)对病人作疗效观察。然而有一部分患者经过正规抗梅毒治疗,非螺旋体血清试验(如RPR)在一定时间内不转为阴性。早期梅毒病人的耐血清性常与治疗不足或不规则治疗、复发、再感染或与神经系统梅毒等因素有关;晚期梅毒的耐血清性与梅毒的类型及开始治疗的时间早晚有关;这些病人经正规抗梅毒治疗后,即使再给予更多的治疗也不能使血清滴度降低,这就叫血清固定。对于血清固定的患者,就必须通过脑脊液检查来判断梅毒螺旋体是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如早期梅毒治疗后,血清反应由阴转阳,或滴度升高2个稀释度,如RPR试验阴转后又超过1:8者,都应考虑检查脑脊液。我们跟踪的55例患者中,根据不同类型梅毒治疗方法正规治疗后,其中50例转为阴性,另5例治疗无效(均为神经性梅毒患者)。梅毒一旦侵犯了神经是永久性损害,恢复的可能比较小,也许会有一些改善而已。先治梅毒了,然后考虑营养神经,锻炼功能。

4结论

RPR试验操作简单、快速[6],而且抗类脂质抗体的消长曲线与梅毒的临床症状相关性较好,RPR试验所得的抗类脂质抗体效价随着病情的变化常与梅毒的活动性平衡。因此,RPR试验适用于人群的筛查、疗效观察以及判断是否复发及再感染。而梅毒患者经过正规抗梅毒治疗,梅毒螺旋体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IgG抗体仍可通过记忆细胞的作用继续产生,甚至终生可在血清中检出[7],所以TPPA试验不作为评价疗效或判断复发与再感染的指标[8]。但实验室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时,若能同时开展TPPA和RPR两种试验,其两种试验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及判断疗效提供更快速准确的依据。对高危人群同时进行RPR和TPPA试验常规检测有利于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有效地预防和消除梅毒潜伏期传染源,以控制梅毒的传播流行。

参考文献

[1]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48.

[3]何浩明,姜建平,秦建萍.现代检验医学与临床[M].上海:同济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64.

[4]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0-4-1.

[5]朱明慧.检测梅毒的四种方法和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08(26).

[6]俞伟国.梅毒螺旋体检测的适宜方法探讨[J].山东医药,2007,47(5).

[7]敖必蓉.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12).

[8]梁秀云.RPR与TPH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文选,2005,24(5).

上一篇:试论痰证的病因病理与证治 下一篇:策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宫颈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