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佐治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1 05:48:49

甲钴胺佐治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甲钴胺对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n=48),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注射液1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第14天、30天的血清Hcy水平、NIHSS和B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Hcy水平、NIHSS和BI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4、30天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甲钴胺; 脑梗死; 糖尿病; 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大剂量补充B族维生素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1]。但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在卒中防治中的作用尚不确定[2]。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早期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有利于阻止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本研究观察在抗血小板治疗等的基础上联合甲钴胺对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共96例,其中男52例,女性44例;年龄42~80岁,平均(65.1±10.4)岁;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符合以下标准:(1)脑梗死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均为颈动脉系统脑梗死;(2)既往无肢体功能障碍;(3)年龄>40岁,性别不限,发病72 h以内,肢体功能障碍明显,无意识障碍。(4)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我国糖尿病学会制定的标准。(5)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除外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和严重的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纳入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75~100 mg/d和(或)氯吡格雷75 mg/d治疗。其他的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主要包括降血压药物和他汀类药物等。试验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甲钴胺1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疗程2周。

1.4 疗效观察和评价指标 分别于入院后次日、治疗后14 d和30 d测定血清Hcy水平,于晨6~8时空腹采血,采用美国雅培公司AXSYM化学发光仪,荧光偏振竞争均相法检测血清Hcy水平。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价预后,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0天时进行评分。NIHSS总分≤1分或较入院时改善≥7分者认为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BI≥95分判断为预后良好,均采用盲法评定。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疗效的判断中,NIHSS和BI转换成二分类变量,计算OR和95% CI。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4天、30天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I的比较 对照组和试验组间预后的比较见表2。治疗后1个月时,试验组NIHSS评定为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的病例数(19,39.6%)较对照组(9,18.8%)多[OR 2.839,95% CI(1.123~7.177),P=0.042]。试验组(23,47.9%)和对照组(14,29.2%)BI较好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安全性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Hcy是甲硫氨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甲硫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与ATP作用生成具有活性甲基的S-腺苷蛋氨酸后,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DNA、蛋白质、磷脂等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当Hcy代谢所需要的维生素辅助因子缺乏,以及疾病状态和药物干预时,可导致高Hcy血症。Hcy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cy血症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包括:增加血栓形成的倾向和血栓溶解功能受损;损害机体的抗氧化机制,增加过氧化氢产物;损害内皮功能;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合成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4]。

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cy水平较入院时下降,在治疗后14 d和30 d,试验组血清Hcy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说明连续两周的甲钴胺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其临床疗效可能与甲钴胺参与了甲基转移及核酸、蛋白质和脂类代谢有关,甲钴胺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它将Hcy转化为蛋氨酸,参与体内蛋氨酸与Hcy的代谢。

试验组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这与国内的其他研究相似[5]。其机制可能是甲钴胺为一种内源性的辅酶,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脂肪代谢作用,并可能有利于髓鞘内的卵磷脂的合成,从而提高髓鞘的形成,加快损伤神经组织的修复,改善神经组织传递及代谢功能,促进轴索内运输和轴索的再生等,从而发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甲钴胺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并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 考 文 献

[1] Hodis HN, Mack WJ, Dustin L, et al. High-dose B vitamin supplement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Stroke,2009,40(3):730-736.

[2] Lee M, Hong KS, Chang SC, et al. Efficacy of homocysteine-lowering therapy with folic Acid in stroke prevention: a meta-analysis[J]. Stroke,2010,41(6):1205-1212.

[3] DeFronzo RA. Insulin resistance, lipotoxicity, type 2 diabetes and atherosclerosis: the missing links. The Claude Bernard Lecture 2009[J]. Diabetologia,2010,53(7):1270-1287.

[4] 李丹,宁显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7):1003-1005.

[5] 黄远桃,王清勇,傅锦华,等.甲钴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63-1564.

(收稿日期:2011-10-24)

上一篇:谷氨酰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对MODS患者肠屏障功... 下一篇: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