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时间:2022-08-11 05:33:23

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农业职业学校承担着为农村和农业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近年来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急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对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手段和方法亟待改革等一些问题。本文试就我国目前农业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提出了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策。

关键词: 教学设置;产学研结合;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一、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搞好“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农民问题。在全国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党和国家特别重视降低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评价我国农业成果最重要的标准已由效益取代产量。这就要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深度加工,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大力提高单位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从国内市场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涉及的方面很多,潜力很大。此外,农业产业链的扩展和农业市场的日益活跃,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市场运作能力,只懂得某种技术已不足以适应未来需要,而这些期望在科学知识欠缺、技术水平较低的农民中培养出高科技农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显然不现实,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应该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当地实际,设置多种办学模式,及时更新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为农村现代化培养一大批具有农业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成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动力。

二、当前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农业职业学校的经费短缺现象严重,国家财政预算内事业费只能基本保住人员经费,甚至有些学校连保工资都困难,更难以发展职业教育。由于办学经费紧张,造成许多学校连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所需的最基础的设施和设备都没有。同时,由于经费紧张,不但教师没有机会出去进修,而且连学生必要的实习也无法实现,而这一情况在农村职业学校中更加突出。在教育工作上,有些领导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不但不拨款配套经费,甚至连专项经费也很难保证。再由于部分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很难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引入教学中,造成了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不能适应学生升学考试和就业的需要,这不但影响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学校自身办学的吸引力,而且也挫伤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入读信心。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文凭热”、“人才高消费”等不正常现象。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农业院校放弃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办学中照搬照抄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注重学生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忽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办学主体忽视自身优势,一味追随市场热点,很多农业院校只考虑市场,致使开设的专业过多,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三、我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对策

1、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和用人观。一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多层次、不同类型的多样化人才,实际上人才不仅仅包括科学家和掌握高、精、尖技术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种高级专业人才,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初、中级层次的专门人才和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事实上在世界科技、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也有大量的行业需要的是初、中级技术人员。因此,不管是个人还是用人单位要树立一种新的人才观和用人观,和高职院校一起推进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培养并吸纳大量的应用型、操作型的职业技术人才,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对农业职业学校的投入。2005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了政府在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中,所具有的主导性地位。但是,目前政府对教育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一些基础好的大学、中小学义务教育层面,对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对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引导更显不足。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生存的压力,农业职业技术学校难以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和支持。同时,从目前农业职业技术院校涉农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目前还缺少农业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施展才华的机制、环境和条件,学生报考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涉农专业的积极性不高,即使从相关专业毕业后也很少真正在农村实现就业。对于这些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

3、改革教学设置,优化培养模式。对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进行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改革,要时刻牢记为发展现代科技农业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城镇化建设服务、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的宗旨,并将对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列人日常的工作范畴,要不断开发新专业,改革课程设置,并在此基础上,以培养农业应用型技能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毕业学生和受训人员具有知识够用和技术一流的特点。要不断更新教材,调整教学内容,使其与农村生产实际结合,去除其中难懂的理论,增加实训教学的比重。注重结合农业科技新成果推广展开教学,加快科技新成果的转化速度,使其早日产生经济效益。

4、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产学研结合模式”是一种面向农业市场、面向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培养适应农业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农业农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胡雨生.农业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9(3): 57-60.

[2]蔡桂荣.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32):165.

[3]吴雪芬,钱兰华,史浩良.农业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78-180.

上一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经验总结 下一篇:提高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