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放式语文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08-11 03:01:53

浅谈开放式语文课堂的构建

摘要:本文就语文课程活力。开放教学目标、开放课程内容、开放学习方法来分析当前构建开放而活力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开放教学学习方法

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了语文课堂上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还语文的本来面目,是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真正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的语文课堂。

(一)开放教学目标

开放的语文课程目标不应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这一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整合,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即目标追求。

(二)开放课程内容

当今世界,呈现出多元多变多彩多险的特点,平衡而单一的局面被打破,不确定性正在增加。叶澜认为:“当成功与失败并存、机遇与陷阱同在时,正确的选择就成为走向成功、抓住机遇的十分重要的第一步。” “注重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做准备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说明语文虽然姓“语”,但语文决不单是语文。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注重生活资源的引入,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在课堂内外,校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注重生活资源的引入。语文源于生活。朱熹说过:“问泉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叶圣陶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实际上语文课文中的内容所反映的无非是自然中或社会中的内容。然而,知识与学生的经验、经历形成关联,才有意义。因此学习课文时不能孤立地处理课文内容,必须尽量把自然中、社会中的内容引入课堂中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

2、打破学科壁垒。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买火车票来说吧,选择走向,确定最佳路线,需要地理知识;计算乘坐某个车次需要多少时间,是否能按时到达某地,该给售票员多少钱,该找还多少,要用到数学;至于看懂时刻表,简要地向售票员说清买什么票,那就离不开语文了,简单的问题尚且如此,复杂问题就更不用说了。语言文字是一种载体,它组成句子或文章后,总会装载着某些内容,或具有道德认识的价值,或含着科学启蒙的因素,尤其是文学作品又有很强的艺术性……这使语文学科跟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的各学科教师往往职责分明,不敢越雷池半步。应当看到,世界是一个整体,各种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分科教学是人为的,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勇敢地打破学科的界限,数学的、音乐的、美术的、体育的、科学的……尽可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科课程资源,进行挑选和改造,使其成为语文学习的凭借。

3、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有选择地使用教材,努力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和顺序,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可以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适当地删减部分教学内容。

(三)开放学习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个体学习的习惯。如在新课文学习之前,让学生充分自学,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每篇课文结束前,注意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激发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探究的兴趣与习惯。给予充分的个体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不仅要注意课前引导学生自学,课后引导延伸,在课堂中更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我实践、自我感悟。至于全班同学的合作学习,特别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欣赏同学的学习成果,为别人的成功由衷地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现在我们的作文讲评,一位同学的习作一出现,就有很多同学争着提意见。提意见固然也需要,但我们要引导学生先看到这位同学在习作中倾注了心血,多看看他的习作好在哪里,这样于人于己,帮助会更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上,通过设置悬念,激活学生的“内存”,抓住他们的“愤”、“悱”之处展开教学,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使学生由不会发现问题――能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总之,我们认为要认真贯彻执行《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这门大学科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良的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刺激,把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自信心确立起来,个性、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潜力开发出来,就一定会建成开放而活力的语文课程。

参考资料

1、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

2、《语文课程标准》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

上一篇: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下一篇: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