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8-11 01:54:07

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几点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104-0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体目标有四个方面,即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些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旧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和课程观的束缚,使我们面对这门新课程时感到有一定困难。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的课程观念和教学方式,领会新课程的根本目标,才能上好这样的课程。教材中的各个目标,有的主要是让儿童通过体验性学习,以培养其信念与情感而主要不是认知;有的需要通过养成性学习,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有的主要是操作性学习,主要想激发儿童探索的热情,让儿童积累探索的经验,通过学习获得探索的方法。这些不同性质的学习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对应。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是截然不同的。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提高了与儿童互动的质量,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想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指导,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活动,同时也在进行着与儿童的合作――与儿童一起共同建构课程。例如教学《我爱我的家》这一主题活动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让他们办一个“我的家”作品展,每个同学都当解说员,介绍自己的家人、物品和自己家里的趣事等。并利用节假日在学校开了一个家校联欢会,邀请学生的家长参加,让学生与家人一起表演节目、猜谜语、做游戏(如踩气球,二人三足等),活动中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使学生养成了关心父母,爱亲敬长的好品德。

二、注意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在《我爱秋天》这一课中,主题目标: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认识秋天,欣赏秋天的美,初步认识种子。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我让学生学会看温度计,让他们当小小“气象员”,观测、比较夏天和秋天温度的变化,感觉秋天已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并组织学生到操场、家周围、田野里去感受秋天的气息。观察植物的变化,小动物生活的变化以及秋天的色彩,观察秋天的果实等等,让他们置身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去感受秋天,去热爱秋天。为了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我抛弃了简单的、枯燥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说理教育,带领学生去田间参加秋收活动,如收花生、割稻子、拔萝卜等。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这样学生更能够珍惜劳动成果。我相信教师把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学生学到了更多的东西,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生活。

三、强化体验,通过活动体验生活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之一。体验也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因此,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例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这一主题,为了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上学和回家。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并发展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我先引导学生讲一讲自己住在哪里,每天是如何上学的,路上要经过哪些地方,有哪些主要的标志性建筑或景点,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并引导学生画出简单的上学路。同时让学生在平时过马路时注意观察交通安全标志,并让学生收集各种交通安全标志,开展各种形式的展览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交通标志,介绍在哪儿找到的,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在上学路上如果遇到各种交通标志应如何做。为了强化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识,我进行了模拟游戏。让学生轮流扮演交通民警,进行上学路上的模拟游戏,比如,听红绿灯指挥、避开汽车、走人行道等,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我根据内容创设各种种样的情节内容,学生在模拟的交通状态中,掌握了交通安全的一些基本知识,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可见,体验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有强化重视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做到统筹把握,综合、动态地实现对儿童及其活动的支持、合作与指导。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情景表演等形式丰富儿童的感知世界。

新课程观要求教师要把“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我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现实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认识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发展能力,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上一篇: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 下一篇: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教学初探